News 最新消息
2022.09.12
全球危機後世界改變了嗎?如何推進金融永續與生態永續?
全球危機後世界改變了嗎?如何推進金融永續與生態永續?

面對眼前氣候變遷和當年金融危機,金融永續如何推進?

Unsplash

現代經濟模式對金融市場的放任和消費活動的鼓勵,誘發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也造成龐大的能資源消耗。在當年那場風暴中作為主角的金融家,可能至今都還沒有意識到,眼前氣候變遷和當年金融危機的相關性。十多年來的永續之路上,金融家起初從公益活動著手,接著編製永續報告書,再進展至盤點組織內部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下一步還能做什麼?ISO 14097或許能夠回答這些問題。

2022年面臨許多不利經濟的因素,例如:極端氣候、俄烏戰爭、地緣政治、新冠疫情導致生產中斷、亞洲預防性囤貨造成天然氣價格飛漲,進而推升電價等。不少名人或機構預言,下一次金融危機即將來臨。

金融危機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如短期利率、貨幣資產、證券、房地產、土地價格、商業破產數、金融機構倒閉數等)的急遽惡化。部分讀者對2008年金融危機可能沒有深刻印象,讓我們先回顧當年發生了什麼事。

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了什麼事?

2007年至2008年初,原物料價格飆漲,於2008年中達到巔峰。部分原因是投資炒作,部分則是供應短缺,如煉油設備產能不足以應付需求。原物料價格飆漲壓縮企業利潤和減少可自由支配支出拖累了經濟,是危機的成因之一。

另一方面,美國次級房貸(Subprime Mortgage)風暴註1從2007年延續至2008年,並隨著2008年9月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聲請破產保護,陷入混亂的局面。

現代經濟體系的特徵就是與金融市場相互依存,經濟體質的健康與否取決於金融市場的秩序,當年金融市場的混亂導致全球經濟進入嚴重的衰退期。

為什麼會發生金融危機? 

直到今天,談到金融危機,多數人都認為罪魁禍首是美國次級房貸,信用違約交換和投機行為也推波助瀾。

管理系統(Management System)國際標準要求,異常發生時應找出根本原因(Root Cause),才能避免再次發生。

過度自由的金融市場恐會影響現代經濟體系。圖片來源/Unsplash

生態經濟學者Tim Jackson在《Economics for a Finite Planet: Prosperity without Growth》一書中註2,直指美國次級房貸只是間接原因,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現代經濟模型的失靈。自由市場經濟鼓勵消費,透過消費帶動經濟成長,而私人負債能夠解開所得對支出的束縛,提升消費。

因此,金融市場管制鬆綁被當作最佳解,藉由讓消費者和企業更容易取得貸款,刺激經濟成長。

放任金融市場自由最終將世界帶到災難面前,背後的驅動力是自由市場經濟對經濟擴張和消費活動的信仰。毫無疑問的,這個信仰也造成能資源瀕臨耗竭。

換句話說,現代經濟體系引誘龐大的金融負債和生態負債,金融危機給了我們一次機會,去思考金融永續性和生態永續性,表面看似不相干的兩個問題,其實是同一個結構性因素導致的註3

世界因而改變了嗎?

從2008年到現在,我們改變了嗎?沒有!

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後,各國政府先是出資拯救危機製造者,接下來祭出的措施皆是短期干預,例如:股票賣空僅暫停6個月。

2008年底,高盛集團無視還欠美國政府60億美元紓困金,照樣發放鉅額利。各國政府的終極目標皆是恢復流動性、重振需求、終止衰退,回到我們所習慣的舊世界。

所以,不意外的,2021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峰會締約方大會(COP26)統計,即便計入所有締約國提交的國家自定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 NDC),以2010年為基期,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增加13.7%(見圖),如果希望將全球升溫控制在1.5°C內,203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應減少 45%,或減少25%以控制在2°C內註4

統計國家自訂貢獻後的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註5。圖片來源/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我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絲毫沒有減少的跡象,遑論減少的幅度。這個情況並不令人訝異,只要我們仍對經濟擴張和消費活動忠貞不二,龐大的物質吞吐量就是必然的結果。 

經濟發展與能資源的使用量可能脫鉤嗎?

現代經濟模型的問題已超越本文能夠處理的範疇,但我們試圖從驗證業的角度——即組織能夠做什麼——尋求出路。

傳統答案是訴諸經濟和能資源使用量的脫鉤,脫鉤又分為相對與絕對。

相對脫鉤指的是,每單位經濟產出的環境影響幅度降低;絕對脫鉤則是指,環境影響的絕對值不變或降低。

顯而易見的,當生態容量是定值,必須做到絕對脫鉤才可能永續。「技術」是談到脫鉤時經常著力之處,只要技術進步,就可以做到相對脫鉤;但是要做到絕對脫鉤,技術不只要進步,還要進步得夠快。

先不論絕對脫鉤的難度,在人類歷史上也不曾見過,在這個危急的時刻,做些什麼總比不做好,政府和企業開始大量投資於低碳、提升能資源效率、氣候調適、生態復育等技術,寄望大規模的技術變更,顯然是必要的。

一個與永續相關的國際金融標準

ISO 14097是一個關注投融資的國際標準,更精確地說,這份國際標準的目的是透過投融資活動,達成《巴黎協定》訂定的目標。

2021年發布的ISO 14097,完整名稱是「溫室氣體管理與相關活動-評估與報導氣候變遷相關投融資活動之原則及要求」,由 ISO/TC 207環境管理技術委員會下的SC7溫室氣體管理及相關活動子委員會所制定。它的適用對象是金融家(Financier),根據ISO 14097的定義,金融家指的是投資人或放貸人。

可以想見,金融業是ISO 14097的主要適用對象,但不是全部。如果組織非金融業,但內部有投資單位,也可以適用。

為什麼關心投融資行為?

投融資行為在整個經濟體系中的角色像是一隻分配資源的手,一個致力於廢棄物減量,卻投資或借款給高污染行業的世界,就像處理末端卻不處理源頭的問題,終究會是徒勞無功。

另方面,相對於製造業,金融業對環境的重大影響顯然不是組織內部的能源消耗(辦公室作業僅用電),而是投融資活動,金融業若專注於組織內部的節能,將很快面臨效果的瓶頸,也沒有正視產業本質對環境真正的影響。

本文不詳談ISO 14097每一個條款,而是介紹重點和架構,幫助讀者日後閱讀ISO 14097時能夠更快地理解。條款1至4分別為範疇、規範性參考、詞彙及定義、原則,從條款5展開正式工作。

條款5要求金融家鑑別投融資對象的氣候變遷風險與機會,包含投融資對象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以及相反的,氣候變遷對投融資對象的影響。接著,金融家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是否願意且有能力貢獻於巴黎協定目標的達成?

如果是,則遵循條款6。金融家應決定氣候行動(Climate Action),氣候行動是特定的投資或放貸決策,並且估計預期結果(Expected Outcome)和預期影響(Expected Impact)。但必須注意,只有在影響確實是金融家帶來的情況下,也就是行動與影響之間是因果關係,金融家才能宣告績效。以下舉出一些氣候行動和預期影響的例子:

資產類型 氣候行動 預期影響
貸款 銀行限制放貸予特定活動或組織 此氣候行動的影響並不確定,因為借款者仍然可以轉往其他銀行。
為氣候友善的活動或組織設計優惠貸款條件 增加前述活動或組織的資本支出投資,以及連帶的溫室氣體減量。
權益投資

提升投資於正面氣候效果專案的比例

投資人決議增加投資提升能效的低碳技術,效果為溫室氣體減量。
上市股票 減少持有具負面氣候影響的股票 投資人決定賣出所有難以減排行業的股票,但效果成立的前提是,這些難以減排的公司不再正常營運。

表1/氣候行動和預期影響的例子註6

接下來,金融家必須制定監控計畫,並按計畫,紀錄氣候行動的實際結果(Actual Outcome)及實際影響(Actual Impact),當實際偏離預期時,應說明原因。

前面提到,遵循條款6的金融家承諾協助巴黎協定目標達成,但要如何知道金融家採取氣候行動的效果,顯著到足以支持巴黎協定目標?

ISO 14097要求金融家報告投融資對象是否建立科學基礎指標(Science Based Target, SBT),並比較金融家採取氣候行動後,投融資對象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軌跡,與投融資對象的科學基礎溫室氣體排放量軌跡。

如果金融家還沒有準備好在達成巴黎協定目標的進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ISO 14097提供另一條路徑,即條款7。金融家應以每年為頻率,估計並揭露投融資對象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及變化,並報告未來採取氣候行動的計畫,附帶時間表。

也就是說,ISO 14097期待此類型的金融家盤查既有投融資對象對環境的影響,了解現狀,為執行條款6預作準備。

是金融家展現高度的時候了

我們可以想像,這種性質的投融資活動,或許在特定市場條件下會產生不錯的報酬,但多數的報酬預期回收期都較一般金融市場長,某些類型的投融資活動甚至可能不會產生傳統的財務報酬,如氣候調適和生態復育。

願意採行ISO 14097的金融家需要有超越商業的使命,但這也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向金融危機後大致上沒有改變的世界,宣告金融家改革短線思考、解決氣候變遷、考慮公益和後代福祉的決心。

一個組織對公共議題的態度,不僅展現在說出來的話或寫出來的報告,更多的訊號藏在行為裡。金融家的投融資行為向大眾傳達什麼訊息?是鼓勵有益環境的活動?還是鼓勵傷害環境的活動?是ISO 14097欲處理的核心問題,也是金融家能夠展現高度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