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最新消息
2022.11.02
做好分類,讓垃圾重生!廢紙容器變成再生紙漿、發電燃料
做好分類,讓垃圾重生!廢紙容器變成再生紙漿、發電燃料

正隆竹北廠設有廢紙容器處理產線,還利用再生紙漿做成包裝紙盒,乾淨的紙容器修邊剩料甚至可以做成環保衛生紙,落實循環經濟。

蔡宗儒攝

紙杯、紙餐盒,這些塗有塑膠淋膜的紙容器,曾是回收紙廠的頭號大麻煩。正隆在還未設立紙容器處理廠以前,也曾飽受困擾。

一般紙廠收到廢回收紙後,會投入散漿機,利用水力將紙纖維和雜質分離,取出纖維做成再生紙漿。正隆竹北廠廠長吳文禛指出,過去廢紙堆中總是夾雜許多紙容器,而紙容器上的塑膠淋膜能防水,因此難以透過一般散漿機取出紙纖維。

「紙容器就全部變成垃圾、殘渣,都進到焚化爐了,這是非常可惜的事。」吳文禛認為,紙容器的纖維是很好的再生紙漿原料,台灣每燒掉一噸,就要想辦法再取得一噸新紙漿,消耗自然資源。

由於紙容器會降低紙廠的處理量,剩餘的廢棄物還必須委外處理,正隆起初透過「扣款」要求供應商做好分類、挑掉紙容器,還一度想拒收夾雜過多紙容器的廢紙堆。

「問題是它們(紙容器)不會不見,可能是被藏起來,或者棄置到某個地方。」正隆購料部協理簡春龍說,這幾年紙容器用量倍增,但是台灣的處理管道很有限。

2018年,正隆決定增設紙容器回收處理產線,一方面協助社會處理廢紙容器,另一方面也顧及自身進料品質。「如果今天不處理,還是會一直進到我們造紙廠。」簡春龍說。

廢紙容器做成衛生紙、紙盒,還能發電

正隆引進一套可處理紙容器的高濃度散漿機,能夠達成「紙塑分離」,取得紙纖維做成再生紙漿。

正隆竹北廠引進可處理紙容器的高濃度散漿機,能取得紙纖維做成再生紙漿,製作為包裝紙盒;乾淨的紙容器修邊剩料還可做成環保衛生紙。圖片來源/蔡宗儒攝

他們將廢紙容器分成兩類,原本裝食物的廢紙容器做成鞋盒、禮物盒等卡紙彩盒;而製造紙容器的過程中留下的「修邊剩料」,因不曾沾染食物,相當乾淨,可做成衛生紙。

這些再生紙漿取代了製程需要的原生或進口紙漿,不僅減少資源浪費,也降低對國際市場的依賴。

取出紙容器的紙纖維後,剩餘的塑膠及其他雜質,正隆也物盡其用,做成「固體再生燃料」(SRF)用來發電。

吳文禛指出,竹北廠即將完工的生質能鍋爐,未來就是要燃燒這些利用塑膠等雜質做出的再生燃料;除了可以發電,也可以利用燃燒時的熱能(蒸汽)乾燥紙張,達成汽電共生。

營運至今,正隆竹北廠每月可處理2千噸紙容器,今年下半年將複製此模式,在大園廠增設處理量高達1萬噸的紙容器處理廠,可提升台灣的紙容器處理量能。

輔導回收商落實分類,打通紙容器循環

「現在收來的紙容器雜質非常多,杯蓋等塑膠類都跟著進來,甚至會帶一些鐵和石頭。」吳文禛認為,妥善分類是循環經濟的第一步,目前回收廠送來的紙堆、紙容器堆仍有許多雜質,造成回收效益打折扣,長期下來也會損害產線設備。

目前處理廠收到的紙容器堆帶有許多雜質,造成回收效益打折扣,也可能損害產線設備。圖片來源/蔡宗儒攝

正隆永續發展部經理陳靜宜說,目前每輛送至處理廠的廢紙堆、廢紙容器,平均都含有12至15%非紙纖維的家庭垃圾,回收分類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這不僅對紙廠帶來麻煩,回收商賣得的價格也不好。

因此,正隆2018年開始輔導回收供應鏈,共144家合作回收業者,宣導紙容器和紙類的差異;每年挑選兩家有意願的業者,協助進行財務分析、導入自動化系統。

陳靜宜指出,個體回收戶是整個回收體系的前線,許多人屬於經濟弱勢。因此正隆也每季拜訪五家基層拾荒者,聆聽需求並挹注資源,希望從回收端做好垃圾分類。

此外,家戶是回收分類的第一線。正隆也積極投入民間的回收教育,編製紙回收教材、辦理教師研習營,並且開放民眾參觀紙廠,每年參觀人數超過千人。

「進來紙廠後才會更知道,這些(廢棄物)都是有利用價值的資源。」陳靜宜認為,廢棄物都是錯置的資源,若每個人都能更認識回收循環,做好源頭分類,就能提高國內回收紙的產量和品質,減少環境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