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吃什麼?」,這句話想必早已充斥在你我的生活當中,甚至可以說是相當耳熟的一段話。或許有人會想,「吃」是一件如此普遍的行為,與看似難以觸及的「環境永續」關聯性為何?每天都在做的事情,是要如何能和環境永續沾上邊?
事實上,早在2015年聯合國即提出「2030永續發展目標」,一共提出17項全球政府與企業需共同齊心並進的永續發展核心目標,其中目標2正是「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台灣是一個生活和經濟水準高度發展的國家,絕大多數人都是不愁吃穿的過上生活;然而在世界的另一側每日卻有近8億的人口需提心下一餐不知位於何處,更不用說到2030年世界人口將大幅增至85億,指數型的人口成長帶給這個世界的只會是更加不穩定的糧食供應,以及農地耕作大量使用化肥農藥進而加速土壤破壞等影響,而這些負面效益對於推動環境永續不僅雪上加霜,更可能會帶來難以抹滅的後果。因此,及早建構起對於食育的正確觀念,興許能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為這張藍圖再增添筆墨。
其實擁有正確的食育觀念對於環境永續的幫助著實功不可沒。早期食育觀念所涉及的無非為飲食教育,但經過這些年演進以及國外資訊的衝擊洗禮,思維不僅早已跳脫單純的飲食教育,甚至更擴及到食品安全、農業推廣、永續飲食等面向;其中又以「永續飲食」概念最為現今各國政府所倡議。根據聯合國農糧組織的定義,永續飲食是指在保障食物安全與營養的同時,也能於「經濟」、「社會」和「自然環境」三大面向上達到世代正義與永續發展之價值,而其中的「自然環境」即是我們所追求的重要永續目標。
欲實現永續目標,即必須了解何為環境友善之餘,同時還需建立起宏觀農業鏈的價值觀-生產、飲食、循環三者環環相扣且密不可分。甚至串聯消費者與食物生產者的互動並認識在地農業,看似相當親近生活的方式,卻也是最簡單、門檻低甚至人人都能參與環境永續的方法。
近幾年各國都不斷宣導選擇低「碳足跡」的食物,以選購天然非加工、當季營養最為豐富的在地食材,不僅可以幫助在地小農,更能以最低成本方式實現環境永續的目標;另外選擇減少農藥使用,同樣也能大大降低化學物質對生態所造成的浩劫,甚至能保有環境之生物多樣性,力保大自然的根基。此外,我國為海島國家,海鮮對國人來說亦為相當普遍且受歡迎食材,然而在尚無制定相關禁補法令前,濫捕所造成的傷害可謂相當大;而合理制定捕撈限制不僅有助漁群保有恢復期,同時也能最大化減緩海洋資源的枯竭。我國養殖業的發展同樣有助於環境永續,其意在透過供應的保證,令捕撈或養殖海鮮的產量可持續維持,最終減少對生態的影響。而我們再參酌其他國家頗具巧思的政策,例如於食物產品包裝貼上「氣候標示」,讓消費者於購買食物時能一眼看出手中產品對環境的影響有多少,進而使購買者決定是否要購買,達到內省之作用。
從食育面相來緊扣環境永續說簡單也著實不易,背後往往需要法源的支持才有辦法深耕執行。綜觀國際,日本早於2005年即通過「食育基本法」,此法更為國家級的發展策略目標;韓國緊隨於2009年頒布「食物教育支持法案」,為該國的食育紮下根基;而美國更有多所公立學校推行「從農場到學校」計畫,希冀能讓莘莘學子更懂得選擇正確的飲食以維繫健康,並讓他們成為有知識的消費者,期許做出對環境永續最佳之選擇。我們將時間軸拉至2022年4月,我國也三讀通過「食農教育法」,就此為食育之路開啟一扇展新大門並與國際接軌。「食農教育法」的核心包含農業永續、糧食安全、全民生活及飲食等相關議題,希望在有相關法源的引領下,能提升國人對於食育的重視,進而喚起環境永續的概念,順利成為每個人心中自我生活的實踐!
「食農教育法」的核心方針為「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深化飲食連結農業與地產地消永續農業」六大目標,而這也是我國對於培養國人認識食物、農業、環境等面向的首部重要法案。
未來各公家機關、學校等單位在選擇食材上需標明原產地並優先以供應在地食材為主,而相關食品之研發、製造及銷售端皆期望能以在地農產品為主要原料製造;並逐步提升各級學校對於食農教育課程、膳食營養與供應知識宣導,甚至能融合各式實作活動來強化學子對六大核心方針的認同度,將此精神納入課綱中,從小培養起飲食知能,提升對於飲食及農業之理解,實現我國農業與環境永續發展之目標。同時也期望食農教育法能與更多相關法案結合,讓其效果達到1+1>2,如食農教育是健康飲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而食農教育和營養學更有著密不可分之關聯性,儘管食農教育法已盡量涵蓋營養及健康飲食等部分知識,但就整體國人長遠健康之發展前提下仍有所不足,因此也希冀政府能盡快通過「國民營養及健康飲食促進法」和「學校飲食健康促進法」等重要社福法案,讓法案間的效益能最大化。
探討環境永續的議題及方向非常多,眾多方向可能都是以科技治理或是社會管理角度出發,然而要能喚起民眾對環境永續之重視,就必須要以更「接地氣」的方式來進行溝通,就如永續飲食可以說是最容易執行卻也是最常被忽略的概念。
所以,就讓我們用吃喝的力量實踐環境永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