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最新消息
2024.07.29
8/8首次開會 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名單出爐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李蘇竣報導

總統賴清德日前成立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由總統任召集人,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中央研究院長廖俊智、和碩聯合科技董事長童子賢擔任副召集人,推動2050淨零路徑,展開社會對話。不過受凱米颱風影響,原定7月25日召開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將延期至8月8日召開。

昨(24)日總統府公布24名委員名單,民間代表委員趙家緯透過臉書發文指出,應釐清委員會與現有氣候治理機制的關係,並強調氣候外交或是氣候國安策略的討論,才是發揮總統層級的高度。

總統賴清德將親自擔任委員會招集人。資料照。圖片來源:總統府提供

環境部長當執秘 產業、公民團體代表各6人

總統府24日公布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完整名單,環境部長彭啟明出任執行秘書,委員共24名,除了國發會、經濟部與農業部等政府機關代表8人,民間也邀請產業代表6人、公民團體代表6人與專家學者4人。另由前中研院長李遠哲、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2人擔任顧問。

產業界代表有友達光電董事長彭双浪、台電董事長曾文生、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賴博司、國泰金控投資長程淑芬、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等人,涵蓋電力、金融與高科技產業等領域。

公民團體代表包含環境保護聯盟創會會長施信民、地球公民基金會董事長李根政、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媽媽氣候行動聯盟專案經理黃品涵,以及台灣綠能公益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惠萍等,都是近年在氣候能源相關倡議的熟面孔。學者則有台大政治系副教授林子倫、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周桂田、成功大學前校長蘇慧貞等人。

府院人士:委員會具政策輔助性質 決策權在行政部門

現行已有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能源及減碳辦公室等組織單位,總統府召集的氣候變遷委員會一度被質疑是「疊床架屋」,但根據《中央社》報導,府院人士透露,委員會兼具諮詢與政策輔助性質,有輔助的政策建議權,最終決策權仍在行政部門。

該名府院人士說,委員會每3個月開會一次,每次開會時間至少兩個小時。會議主題將由執行秘書選定,委員也可以提案,經由副召集人同意,並由總統拍板。如果委員會對議題有高度共識即可形成決策,若未達成共識,委員會也能作成決議,請行政部門再研議。

民間委員:總統府層級 更可專注打擊氣候國安與外交

趙家緯24日在臉書發文提出三大建議:第一是先釐清委員會在整體治理機制中的角色;二是委員會應扮演氣候變遷因應法的守護者;三是總統層級氣候委員會應補上過往欠缺的氣候外交或是氣候國安策略的討論。

第一點是針對府方回應沒有疊床架屋的問題,即便如此,趙家緯認為仍須釐清委員會在整體氣候治理機制中的角色,例如《氣候法》法定主管協調是永續會,另有碳費率審議會、公正轉型委員會或是能減辦等,要先確認與永續會之間的關聯性。

他接著解釋,委員會應扮演「氣候法的守護者」,《氣候法》明文記載法律及政策原則,包括「訂定再生能源中長期目標,逐步落實非核家園願景」等。副召集人童子賢、顧問李遠哲先前因擁核立場明確,引發社會爭議。趙家緯指出,若顧問、委員們不肯認這些重要原則,委員會難以進一步展現高度、推動氣候解方。

最後,趙家緯指出,去年的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8,慕尼黑安全會議(MSC)舉辦「氣候安全時刻」(Climate Security Moment)周邊會議,強調氣候政策須與國家安全、外交與國防政策相互整合。台灣目前尚缺整體性的「氣候外交戰略」,建議總統層級的氣候委員會應補上氣候外交或是氣候國安策略的討論,發揮具體綜效。

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名單。製表:環境資訊中心

本文轉載自 環境資訊中心 8/8首次開會 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名單出爐 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