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融冰紀錄片《冰的顏色》(The Color of Ice)14日在台北首映。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歐萊德公司、台灣淨零排放碳中和協會等團體並舉辦《IPCC國際論壇:北極的最後一塊冰》,邀請加拿大冰河學者柯根(William Colgan)與因紐特獵人Olennguaq,從科學研究與在地生活視角,揭示冰融對全球的衝擊。

柯根指出,若格陵蘭與西南極冰層崩塌,台灣亦將受到衝擊。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模型推估,到2150年,在高排放並伴隨冰層劇變的情境下,台北與高雄海平面上升超過200公分的機率為50%,而上升至將近500公分的機率亦達5%。
最糟情境 格陵蘭冰層500年內幾乎將全數融化
在紀錄片中,時隔60年,由丹麥和格陵蘭地質調查局席爾茲(Chris Shields)與柯根(William Colgan)所組成的研究團隊,進行鑽探測量冰層溫度。柯根指出,冰層底部決定冰體如何流入海洋,進而左右海平面上升,但相關數據難以取得,鑽探設備也須量身打造、從無到有。
席爾茲指出,HotRod頂端的銅片有六個加熱器,可輸出最高6000瓦熱能,讓鑽頭如熱刀切奶油般穿透冰層。然而,實際執行起來困難重重,不僅需與時間賽跑,還要確保孔道不會快速結冰,2023年首度測試便以失敗告終。
最後在團隊多次嘗試下,終於取得數據。格陵蘭島目前每秒正流失約1萬公噸的冰,全年無休持續流入海中。研究指出,相同地點(D-11)的冰層厚度自1961年以來已減少27公尺,相當於約9層樓高。

柯根說明,若是位在海平面下的底層冰層崩解,會讓整個冰層更容易後退,直到冰層後退到陸地下方,並且不復再生。團隊也在100公里冰層內陸處發現了大型裂縫(crevasses),這些地方本不該有裂縫,成因尚在調查。不過從1995年迄今,該區冰流速度加快了約10%,團隊採取最悲觀的模型預測,格陵蘭冰層在500年內幾乎全數融化。
因紐特獵人:我試著不因暖化停下腳步,但生活越發艱難
身處在氣候變遷最前線的因紐特獵人Olennguaq,幾乎每天都能感受到冰川的變化,他居住的薩維西維克(Savissivik)自1990年以來,內陸冰層已向東後退10~20公尺,甚至出現新島嶼。
紀錄片中,49歲的他試著不因暖化而停下腳步,尋找新方法打獵。過去獵捕北極熊、海豹,現在學著捕魚,就算天氣不好還是有漁獲。可是,他也坦言,「身為獵人,生活越來越難」、「我們船得開的更遠,油價高、食物生活價格也更高。」他從13歲開始打獵,現有7個孩子、3個孫子,他希望能把獵人的技藝傳給孫子。
Olennguaq幾乎繞了半個地球來到台灣參與首映。先是駕著雪橇犬隊從薩維西維克到卡納克(Qaanaaq),行經300公里,再從卡納克搭機前往格陵蘭首都努克,轉機至丹麥哥本哈根、杜拜,最後來到台灣。座談上他說道,今年格陵蘭融冰比往年來得更早,路途中的冰雪已開始融化。按照冰融的速度,他來時通過的冰原路徑可能已經消失。
格陵蘭冰川融化 台灣也深受影響
海平面上升的主因來自海水熱膨脹,約占46%。格陵蘭與南極冰層融化(格陵蘭占15%、南極約占9%),最後是人類抽取地下水導致額外水量流入海洋,占15%。
IPCC學者柯根(William Colgan)指出,根據IPCC AR6報告,指出全球海平面平均上升速度為每年約3.5毫米,但各地情況差異極大,如台灣海平面高於全球平均,赤道西太平洋部分地區甚至是平均的4倍,因為冰層融化會改變地球重力場,使原本靠近冰層的海水流向赤道地區。

柯根表示,下個世紀的海平面變化,將取決於兩件事——人們選擇的共享社會經濟路徑(SSP)與冰層是否會持續崩塌。而IPCC提供了這些知識與科學共識,幫助減緩與適應氣候變遷的未來。
共享社會經濟路徑(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 SSPs)是科學家對「人類未來可能走上哪些道路」的情境設定,就像是一系列的未來劇本,描述社會發展、人類合作、科技進步,進而推估碳排放與氣候變遷的程度,這對預測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來說至關重要。柯根解釋,如果人們彼此合作又擁有高科技技術,就會像電影《星際爭霸戰》(Star Trek)描述的未來,發明零碳排的冷核融合機車。而「若科技發展停滯,合作程度較低,我們有時像電影《瘋狂麥斯》(Mad Max)所演的世界」,資源枯竭、氣候失控。
柯根也利用IPCC海平面投影工具,模擬高雄受到的影響,高雄歷史上百年一遇的洪水,將可能在2050年後變成5年一遇,歷史上不常發生的極端洪水事件成為常態。此外,根據不同的模型預測結果,台灣在2150年海平面上升可能約65公分(SSP1-2.6),也可能上升136公分(SSP5-8.5),甚至逼近200公分,這些是基於「中等信心」模型的預測,不包含冰層劇變。
若格陵蘭與西南極冰層發生不可逆的冰層崩塌(MICI),2150年將有50%機率海平面會上升超過2公尺,甚至有5%的機率會到達將近5公尺。
本文轉載自 《冰的顏色》台北首映揭警訊 格陵蘭冰川融化台灣也受影響 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