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最新消息
2020.05.08
學者完成首度「台灣淺堆」海洋生態紀錄 籲即刻救援 避免被中國抽砂船破壞
資料來源: https://e-info.org.tw/node/224456
位在台灣海峽中線、以台灣命名的的「台灣淺堆」 (台灣灘)因海況不佳,多年來研究與攝影團隊難以接近,維持神秘面紗。4月19日,鄭明修研究團隊潛入海底,今(7)日公布紀錄,讓台灣淺堆首次的海底生態攝影與錄影紀錄展現世人面前。
對多數台灣人而言,這是第一次認識台灣淺堆,但在新聞上,這裡早就是近年中國越界來盜採砂石的熱區。去年就有兩艘中國抽(運)砂船被海巡署查扣並依法究辦。
對於今年仍見中國抽砂船出沒。自然生態保育協會理事長、中研院研究員鄭明修表示,大量海砂被採走可能引發砂石層結構變動、千千萬萬隻海洋生物的棲地將被毀壞,他呼籲政府「即刻救援」。
 
 
 
l  台灣首次「台灣淺堆」海底生態紀錄
台灣淺堆位在澎湖七美西南約30海浬,面積8800平方公里,約台灣本島面積1/4大,由多個高低淺丘組成,又稱台灣灘、台灣淺灘。
近年台灣淺堆成為中國船新興盜砂熱區,鄭明修解釋,自中國經濟成長後,砂石需求大增,因此從河川、沿海抽砂,破壞生態、甚至海岸線退縮。中國政府已對此嚴令禁止。於是,抽砂船往海峽中線推進、進入台灣淺堆與澎湖七美附近。
由於海流湍急,鄭明修始終沒有機會前往一探。4月19日,趁著海流稍歇的空檔,鄭明修團隊冒險潛水,完成台灣首次的「台灣淺堆」海底生態攝錄影紀錄。
鄭明修興奮地說,這是他潛水43年來夢寐以求的紀錄,終於能在今年完成,這結果也是出乎想像的豐富。
他展示在海底珊瑚與礁洞裡躲藏的魚群,也有大型經濟性魚類如龍虎石斑,紅甘鰺、石鱸、笛鯛等優游其中;軟珊瑚類以海扇、海雞頭軟珊瑚為主,約10餘種。此行記錄到魚類16科44種約643尾。
鄭明修於4月16至22日執行七美島珊瑚礁與硨磲貝調查時,轉往台灣淺堆進行調查。但他潛入海中時,第一個驚訝是到處可見的廢棄漁網,除了破壞海底生態,對潛水人員也深具危險。
他估計這些底拖網是中國滾輪式拖網在此撈捕時留下的。在他潛水前拍攝的照片裡,也發現中國漁船蹤影。
第二個驚訝則是礁盤。鄭明修說,他原本預期是看到海底砂丘,他們潛水點是當地船長推薦的漁場,擁有珊瑚礁與豐富漁業資源。對於完整台灣淺堆,調查與研究仍十分匱乏。

l  抽砂毀生態 海巡強力執法 缺乏空中支援成效受限
海巡署去年底在台灣淺堆海域扣押中國籍4266噸級「豐溢9969」抽砂船、1萬6468噸級「長鑫36」運砂船,史無前例的動用《中華民國專屬經濟海域及中國礁層法》究辦。
鄭明修表示,近年來這裡常聚集許多中國抽砂船船和搬運船,每天可能有高達數十萬噸砂被採走,將引發海底砂石層結構變動,造成附近海域水文浩劫,千千萬萬隻海洋生物的棲地也會被毀壞。今年4月中旬又見數十艘抽砂船和運砂船來抽砂,這會是台灣淺堆的浩劫。
他說,海巡署雖加強巡邏,但海域遼闊,海巡署船到了,中國船已經走了,趕來趕去成效不彰。除了呼籲中國約束違法抽砂船,兩岸共同打擊犯罪,他也建議,海巡署應有專屬的空中偵察機或直升機,才能「即時到、馬上執法」。
海巡署巡防組組長王正信說明,兩岸已有共同打擊犯罪協議與協同執法機制,並在金馬運作順暢,但台灣灘正好位在海峽中線,協同執法機制難以獲得中方具體回應。
王正信表示,海巡署2月起已派駐一艘大型艦,24小時在台灣灘海域執行巡邏與強力驅離。但他也坦承,台灣灘約佔台灣島1/3大,難以顧及全部範圍。

王正信說,鑒於「空中一元化」政策,空中偵查皆由空中勤務總隊統籌,也有不少立委認為這政策需再檢討。目前在國防部與空勤總隊的協助下,海巡署皆掌握中國船隻出沒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