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最新消息
2021.05.27
地表最強清道夫吃廚餘 巨獸綠色科技用黑水虻創零排放循環系統|逆轉氣候危機的U20

你知道每天的廚餘都到哪去了嗎?食物加工品剩餘的豆渣、果渣能化腐朽為神奇?巨獸綠色科技公司首創「黑水虻生物處理系統」,利用一隻隻看似不起眼的昆蟲,達成近零排放的有機廢棄物綠色循環。

【系列報導:逆轉氣候危機的U20】極端氣候頻傳,不只政府、企業紛紛喊出淨零目標,年輕人也紛紛動起來,為的是守護自己的未來。「CSR@天下」系列報導深耕環境領域的台灣青年行動,讓他們的理念、活力以及創意鼓勵更多人加入逆轉氣候危機的行列。

桃園龍潭一望無際的田野中,矗立著一間特殊的鐵皮工廠,裏頭藏著台灣廚餘過剩問題的解方。

工廠地板上隨處堆滿著黑褐色的有機肥、大型機械器具,工作流程圖和帳單貼在角落的白板上,這600坪的空間就是巨獸綠色科技的第一座工廠。

工廠內地板鋪滿營養價值高的有機肥料,左下為黑水虻長成成蟲後脫的殼。圖片來源/林昀生攝

巨獸在台灣首創「黑水虻生物處理系統(BIO-BSF System)」,以農業的黑水虻做為基礎,轉為工業化的生產模式,高效處理各種有機廢棄物,同時也產生珍貴的蛋白質及肥料,達成完美的綠色循環。

黑水虻是一種腐生性的昆蟲,以廚餘、生物糞便、屍體等腐爛有機物為食。黑水虻擁有驚人的分解能力,不到2公分的長度,一生卻可吃掉10~20克的廢棄物,號稱是「地表最強清道夫」。

傳統廚餘處理方式多送至焚化爐焚燒、掩埋,每噸廚餘經過燃燒平均會產生600公斤的碳排放,透過掩埋處理,也會產生約200公斤的碳排放。

陳重宇表示,1噸的廚餘約可供300公斤的黑水虻幼蟲成長,黑水虻成長過程約只會產生12公斤的碳排,相對傳統廚餘處理具有低碳優勢。

「我喜歡做其他人都沒做過的事,也覺得這是個很好的發展,就是把別人不要的東西轉換掉,同時我們又把這些不要的東西,轉化成有用的蛋白質,」今年才24歲的巨獸創辦人陳重宇說。

台灣目前還沒有人建立起工業化的黑水虻生產模式,巨獸經過一年多的研發,在 300 坪的平面飼養空間,已可月產近 100 噸的黑水虻鮮蟲,利用這些「巨獸」,達到接近零排放的生產。

廚餘去化成環境難題

台灣每年回收的廚餘高達五、六十萬噸,當這些有機廢棄物無法被妥善處理時,往往就會遭惡意掩埋或被偷排進河川,造成污染。

台灣傳統廚餘處理方式只有兩種:生廚餘堆肥、熟廚餘養豬。但堆肥場往往無法處理龐大的廚餘量,且處理過程產生的惡臭,常會導致附近民眾的抗議;2019年爆發非洲豬瘟後,廚餘養豬場因法規必須具有廚餘蒸煮設備,許多處理廠不符合法規無法運作,使得廚餘養豬場減少近七成。更讓廚餘去化成為各地的難題。

在大學一門與環境相關的課堂中,陳重宇抽到了以解決「剩食」為題的期末報告,查找資料時發現,看似不起眼、卻擁有驚人分解能力的黑水虻在台灣很少人討論,但卻是高效、乾淨處理有機廢棄物的方法。

在課堂專題中查遍國內外相關資料、研究黑水虻的生物特性,他花了一學期自製簡易模型,確信黑水虻操作的可行性。

快畢業時,陳重宇與其他成員租下一間廢棄的養豬舍,創立綠色巨獸科技,並展開長達一年的研發,最終開發出能處裡大量有機廢棄物的黑水虻生物處理系統:利用黑水虻的生物特性,在處理有機廢棄物的同時產出蛋白質及肥料,供應給台灣的養殖戶及種植戶,完成一個完整、乾淨的綠色循環。

精準控制與量產,零排放處理有機廢棄物

巨獸團隊現有五位成員,兩位年紀較大的成員負責技術研發,陳重宇找到同是淡江大學的學弟吳明鴻和陳逸帆加入,兩人除對有機廢棄物綠色循環處理工作充滿熱忱,家中分別有養雞、生醫專業背景,未來能和巨獸執行的工作項目結合。

例如,巨獸利用生物技術,將植物性飼養的黑水虻作為雞飼料,在肉雞及蛋雞的換肉率、轉化率上皆較傳統飼料高,在產製的過程中也較環保,吳明鴻和陳逸帆希望能將這個技術應用在家中的產業。

同樣也是淡江校友的技術長湯榮明已來到了不惑之年,黑水虻相關的研究經驗豐富,因此負責黑水虻養殖、生物處理技術研發、生產等工作。

陳重宇表示,技術長的工作非常關鍵,「你以為養蟲超簡單就跟養螞蟻一樣,丟糖果,螞蟻就來了。其實不是,養殖黑水虻需要生物技術,」他解釋,黑水虻的生產過程需要嚴密的數據控管,才可以在一天的流程中,達到預計要處理的有機廢棄物數量。

過去用傳統方法處理有機廢棄物,常會因耗時、沒辦法妥善處理,而在過程中飄散出臭味,陳重宇指出,「假設一天沒處理完,隔天廚餘就又進來了,不斷累積,微生物在裡頭發酵、凍住,就會產生臭味問題。」

怕蟲也怕臭的陳重宇對工廠的要求很嚴格,目前黑水虻生物處理系統已能將整個製程快速、有系統性的循環,達到無臭、乾淨的生產。

黑水虻除可消化、分解有機廢棄物外,在完整的生命循環中,還可以作為昆蟲蛋白,供應給養殖、養雞業以及寵物業者。過去這些產業通常使用魚粉做為飼料中動物性蛋白質的來源,但魚粉的使用,往往伴隨著過度捕撈、危害海洋生態的危機。

巨獸由於精準控制成本及各項黑水虻的養殖參數,可在相同成本下,將黑水虻中昆蟲蛋白含量接近完全替代魚粉,減少環境負擔。巨獸目前的產出幾乎可以與魚粉的浮動價格差不多,若未來大量生產,價格可以降到更低。

陳重宇說,將來希望如同國際寵物飼料品牌 Yora ,將貓狗飼料全部採用黑水虻製造,不僅生產過程更友善地球,還能幫毛小孩降低過敏反應。

將工廠租給巨獸的周嘉訓為何願意與巨獸合作?「土地被污染後幾乎就是沒了,這裡就是要找好的人、理念相同的人進來,而且要年輕,體力夠、腦筋也足。」周嘉訓觀察陳重宇許久,認同他有能力將想法實踐,也認同巨獸在為土地做好事。

圖左為陳重宇,圖右為將工廠租給巨獸的周嘉訓。圖片來源/林昀生攝

人生第一次呼吸到胃痛

陳重宇大學就讀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沒有理工、企業管理相關背景。對他來說,現在的工作項目幾乎都是新的,他說,「我現在24歲,從一個桌上的prototype(原型)出發,沒想到短短一年,就要管理一個這麼大的工廠,今年又要營運第二個工廠。」

過去這一年,對陳重宇充滿挑戰,不善表達的他指出,做為創辦人,很多場合必須親自出席,像是參加第一屆U20國際青年論壇的代表徵選時,「第一次感覺那麼緊張,好誇張,人生沒有呼吸到胃痛過。」經過不斷練習、多參加活動、多聽、多看,逐漸克服上台的恐懼。

到各個場合比賽、做簡報,不是最困難的,如何說服他人、籌措足夠的資金去執行,才是陳重宇無時無刻都在面臨的難題,「臨睡前躺在床上,有時會想:明天要付錢怎麼辦?車上的帳單還沒付......跟我同年紀的人,每個月都是三、五萬在賺,大家都在存錢,我是一次就負債幾百萬。」

他坦言,創業的壓力很大,蓋一個工廠,機器一台就要超過百萬,還要其他設備、人員管銷⋯⋯,工廠還無法完整運作,常呈現入不敷出。

巨獸綠色科技創辦人陳重宇。圖片來源/林昀生攝

創業,還要面對身邊其他人的不理解,尤其黑水虻這個新興產業,技術、工程方法較難懂,前途充滿變數,「剛開始家人說:『為什麼大學畢業後去收垃圾?』只好騙說我在銀行上班,......我不是說收垃圾產業不好,但家人就是不太能理解,」陳重宇無奈地說。

「頂過好幾個月的壓力,覺得做就對了。說不定10年、20年後我會很驕傲做這個決定,雖然我不知道公司會不會倒?」陳重宇開玩笑說真。

每個城市,都有一個叫巨獸的工廠

2020年,巨獸拿到教育部U-start創新創業計畫資金,也在桃園市政府社會企業中心的補助計畫,從幾百間企業脫穎而出獲得優勝,因此在桃園建立生物處理工廠,逐步實踐目標。

2021年巨獸入選慈濟基金會青年公益實踐計劃,預計將會在慈濟科技大學的校園內,推動全台第一個校內自主有機廢棄物循環處理系統。

擁有全台最大的有機種植村,花蓮的慈濟科大正建立一個黑水虻的小型生物處理系統,不僅可以讓校內的有機廢棄物妥善、自主循環,並且可以將以往要經過一、兩年才能形成的堆肥,縮短到只需要約一個星期,就可以變成有用的肥料,供應給當地的農民栽種。 

「我希望每一個城市都有一個巨獸的工廠,」陳重宇希望未來在台灣可以普及地推動「黑水虻生物處理系統」,讓每個城市都可以完善、乾淨處理有機廢棄物,不再有亂丟、偷埋造成污染的事情發生在這片美麗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