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最新消息
2021.11.15
《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 為停止迫害生態環境做努力
COP15峰會上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代表月10月13日通過了《昆明宣言》,為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公約創造動力
COP15峰會上有來自100多個國家的代表月10月13日通過了《昆明宣言》,為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公約創造動力 © Fotomontagem com fotos AP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COP15 10月11日在昆明就行,來自100多個國家的代表月10月13日通過了《昆明宣言》,為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公約創造動力。達成一項新的全球協議,在未來十年停止對生物的破壞,特別是舉辦國中國是否做出承諾備受各界關注。

分兩期舉行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一階段會議10月11日在中國雲南昆明正式拉開帷幕。本屆大會主題為“生態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這是聯合國環境公約締約方大會首次將“生態文明”作為大會主題。本屆大會於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和2022年4月25 到5月8日分兩階段在昆明召開。

第一階段會議將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召開,第二階段將以線下會議方式召開。第一階段會議要完成除“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以外的各項議題審議,“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要在第二階段會議審議和決定。

就是由於新冠疫情引發的健康危機已經導致 《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多次推遲,最終將分兩次舉行。 第一個階段,從周一到周五,主要是正式出席和線上虛擬形式進行,有 1,500 人將出現在昆明,主要是由外交官或駐中國組織的代表參加,其中很少有外國人。第二階段面對面進行實際談判定於 2022 年春季舉行,將致通過新的全球框架協議。

在本屆《生物多樣性公約》會議期間舉辦生態文明論壇,論壇有各締約方、國際組織、金融機構、研究機構、社會組織、商業企業等,其中線下參會人員規模約1300人,線上參會約500人。

在大會期間在10 月 12 日至 13 日組織一次線上部長級峰會,有“來自 94 個國家的 98 位部長”參加,提出一份《昆明宣言》。《生物多樣性公約》執行秘書Elizabeth Maruma Mrema向法新社表示,希望該宣言將進一步強調和承認生物多樣性對人類健康影響的重要性、對政治決策的重要,為採取全球必要行動提供依據。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報告,來自100多個國家的代表月10月13日通過了《昆明宣言》,為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公約創造動力。為新的全球生物多樣性公約創造動力。在昆明舉行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大會,該宣言的主要目的是“反映各方的政治意願,並向國際社會發出一個強有力的信息,表明我們在生物多樣性領域的堅定決心和共識”。宣言呼籲採取“緊急和協調行動”,改造全球經濟的所有部門。

《生物多樣性公約》峰會目標

此次《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根據 7 月份提交的談判文本,提出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到 2050 年的四大主要目標、至2030 年的 10大里程碑目標以及 21 項的具體任務目標。這些目標旨在“通過保護區系統和其他有效的保護措施,如限制農業或塑料污染等,確保至少 30% 的陸地和海域得到保護”。

截至目前由法國和哥斯達黎加主導提出的到 2030年 保護 30% 陸地和海洋的提議尚未獲得各方的意見一致,巴西和南非表示反對,而在科學家方面,他們呼籲應確保對地球一半面積的保護。

中國生態承諾備受關注

中國是本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的主席國,中國表示已經大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和恢復,畫定生態保護紅線,完善政策法規,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建立國家公園體系,實施長江十年禁漁,不斷加大監管和執法力度,積極履行國際公約義務,全社會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不斷增強、參與度不斷提升,生物多樣性下降勢頭得到基本控制。

綠色和平中國環境政策專家李碩解釋說:我們要關注中國是否宣布了國家層面的生物多樣性保護、COP15 的關鍵問題或 COP26 之前的氣候方面的新措施。 北京會做出一些承諾,希望這能帶動全球各國的行動。

法國《世界報》評論指出,目前的情況是,中國首次舉辦重大生態環境峰會,但是北京尚未把自己定位為在國際上支持生物多樣性領土國際。 與巴西、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其他國家一樣,中國沒有加入任何為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目標而成立的主要聯盟,中國也未能簽署“領導人對自然的承諾”,而該宣言中約有 60 位政治家承諾採取有意義的行動來解決地球緊急情況。

法國開發署生態轉型部主任吉爾斯·克萊茨(Gilles Kleitz)表示:到目前為止,我們很少在與生態環保相關的外交層面上看到的中國。”如在保護30%的陸地和海洋的問題上,在經濟轉型上,中國很少或根本沒有參與,中國可能會繼續儘可能在生態環保領域上保持政治中立。

中國的“生態紅線”

分析指出對於中國來說,最重要的似乎是在 2022 年春天通過一個可以實際實施的生態環境全球框架。 西方人正在推動一項雄心勃勃的生態環境協議,但中國人首先想要的是現實的承諾。 這是北京想要本次昆明生態締約方會議必須是兌現承諾的。 

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屆締約國大會於2010年10月18日至19日於日本愛知縣名古屋舉行。檢討第六屆締約國大會時訂立的避2010生物多樣性目標>,發現多項目標未達預期標準。因此,訂定了更嚴格的 « 愛知目標 »重新設置新的十年目標,作為2010-2020的生物多樣性目標。

在今年 7 月發布的最新版全球框架草案中提出到 2030 年保護地球 30%,現在得到 70 多個國家的支持。 中國又可以加入,但只能在陸地方面。 如今,只有 8% 的海洋受到保護,而陸地則為 17%,這使得 30% 的目標更加難以實現。而且安全和軍事問題也使海洋空間保護成為一個更加敏感的話題。

關鍵問題

一名法國外交官員指,談判的其他關鍵點還包括對承諾實施的監督、資金問題、數字信息的資源生成、以及發展中國家要求發達國家為其生態轉型買單等等。

糧食和土地使用”在世界資源研究所,一個專門研究環境問題的美國智囊團該計畫的負責人摩根吉勒普西表示,雖然昆明會議這第一部分基本上是禮節性為主,但這也是世界領導人開始展示他們在未來十年的目標、資金和行動方面的雄心壯志。 如果各國要在六個月內實現一個雄心勃勃的生物框架,我們迫切需要克服這些障礙。

資金支持

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危機構成了“生存威脅”,需要採取“緊急和綜合”的行動來實施“經濟和社會所有部門的轉型變革”。 到 2022 年春季,仍然需要取得很多進展,特別是在監測和資金指出方面。

在資金方面,大會將建議增加“每年至少2000億美元”保護性資金,同時減少有害性補貼“每年至少5000億美元”。會議還將提出其他方面的措施,包括各國遵守所作氣候承諾,改變過去所出現的任意而為做法。

另外根據最近的研究,流向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資金每年至少應增加 100 億美元。 儘管九個慈善基金會在 9 月份承諾到 2030 年保護自然的 50 億美元,但要動員足夠的支持保護生態環境的資源仍需要進一步努力。 與資金相關的下一輪談判定於 2022 年 1 月在瑞士日內瓦進行面對面的談判,預計這將對推進不同環保主題起到決定性作用。

1993年12月29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生效,中國是最早簽署和批准《生物多樣性公約》的締約方之一。截至目前,公約共有196個締約方,每兩年舉行一次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