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最新消息
2022.01.31
年夜飯跟永續有什麼關係?台博館版年夜飯,提供改造餐桌的永續方案

年年有餘通常會用諧音「魚」作為代表,而閩南語的年年有餘,會是哪一種年菜?「家庭和樂代代相傳」又是在說哪一種年菜食材?年夜飯年年在吃,年夜飯的知識你了解多少?台灣博物館推出「永續年夜飯——人類世的餐桌」特展,從年夜飯文化帶出族群、飲食產業以及永續議題。

走進台博館的「永續年夜飯——人類世的餐桌」展間,一整面共15題的「年菜知識題」映入眼簾,範圍除了漢人文化,也包含原住民族、客家、東南亞與歐洲的新年菜考題。

台灣博物館研究員、負責永續年夜飯的策展人方慧詩表示,曾有參展民眾在問卷中表示,這一整面年菜題讓他印象深刻,「因為沒有一題答對」,這也代表雖然我們每天都在吃,卻不一定真的了解「吃」的文化。

永續年夜飯策展人方慧詩。圖片來源/何孟璇攝

標誌「未來」,先從「過去」學習

知識題對面,是一整桌的年菜展示。區分為漢人餐桌、原住民餐桌和新住民餐桌,展現出各種不同的文化。

從知識題到食物展示,都不脫「台灣多元族群」這個主題。若「永續年夜飯」是一種對未來的想像,為什麼要從「多元族群」開始談起?

方慧詩指出,許多永續的方法,是可以從「過去」找到可行方案的,只是在多次工業化進程中被遺忘;爬梳各個族群的年菜文化,或許可以激發「未來」的飲食可能性。

同時,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本身就是以「產業史」為主,並與園區前身—樟腦工廠—結合。從歷史的脈絡去談,也是博物館在環境、永續議題更適合的定位與切角。

用食物來推廣環境教育

不就是年夜飯,有需要這麼嚴肅嗎?

其實「永續年夜飯」是從2016年開始進行的推廣計畫,方慧詩希望透過台灣人相當重視的「食物」下手,推廣環境教育。

在疫情前,甚至會在台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舉辦市集,邀請餐廳主廚現場教學如何做出兼顧永續的年夜飯。近兩年因為疫情,許多試吃、實作的活動都無法舉辦,更希望藉由年夜飯特展,持續推廣永續的議題。

今年,展覽分成四大單元,包含「台灣多元族群的節慶飲食」、「年菜與它們的產地」、「看不見的年夜飯」以及「永續的餐桌」,從族群、產業作為基底,探討台灣飲食文化的問題與解方。

今晚我想來點:年年有魚?

例如,因為「年年有餘」的諧音,年夜飯有一道魚料理似乎是一種「傳統」。不過,年年有餘的諧音是建立在中文的基礎上,但如果是閩南語,就會變成「年年有剩」類似「春」的發音,會在飯或發糕上插「春花」來象徵。。

由此來看,年夜飯出現魚的傳統,或許有別的理由。

方慧詩猜測可能是因為要「拜三牲」,所以天上飛的、地上爬的、水裡游的要上桌,因而有魚。

展覽也邀請O2 Lab海漂實驗室合作,以海中撿到廢棄物製作成一桌仿造年夜飯,提醒大眾海廢的問題。圖片來源/何孟璇攝

這樣的思考引發方慧詩好奇「魚」跟「年菜」的關係,他分析1965年至今關於年菜的新聞,依據不同的魚類出現的年代、被報導的次數等,找出不同時期大眾所喜好的魚類。

例如,1980年代較常出現的是鯉魚、草魚和白鯧;1994年「鮭魚」首次以煙燻的料理形式出現在年菜報導;而近年引發爭議的魚翅料理,則是到1988年才第一次躍上年菜新聞版面,然後一路飆升,到了2006、2007年甚至超過百則。

從「年年有魚」這題,生命科學背景出身的方慧詩,體會到自然科學與文化、社會脈動是息息相關、相互影響的。因此展覽中提供互動體驗,讓民眾可以透過螢幕買魚,以「海洋幣」作為判斷標準,選出對環境影響最小的魚類搭配。

此外,展覽中也呈現了不同魚種的捕撈方式,方慧詩認為並沒有絕對的永續漁法:

「因為只要捕撈一定會影響到環境,沒有所謂的『永續漁法』,要選擇的是可以『被管理』的漁法。」

你真的「懂吃」還是只會「大吃」?

除了傳統,若從數據上來看,據2020年糧食供需年報,國人的肉類攝取量達到史上新高的86.5公斤,比米和麵粉總和的82.2公斤還高,意味著台灣人的「主食」已從澱粉類變成肉類,而肉類攝取又以豬肉跟雞肉最多。

這類飲食習慣的改變,以及台灣本身的糧食自給率、食物生產的生態足跡等數據,都是改造餐桌、創造永續年夜飯的參考基底。

究竟我們一般人可以怎麼做?特展中也規劃了「冰箱管理術」的體驗教學,用互動的方式,一步一步從清潔冰箱、食物分類做起,做更有效的食物保存。

方慧詩笑說這個互動裝置原本預計是讓兒童來學習冰箱整理,沒想到有四、五十歲左右的父母玩過後,稱讚學到了很多。

學習冰箱管理術的兒童。圖片來源/國立臺灣博物館提供

另外,永續年夜飯計畫也與宜蘭岳明國小合作。由於地緣關係,岳明國小許多學生家長的職業跟漁業有關,學校更推動「食魚課程」,讓學生學習吃魚。

永續年夜飯計畫更邀請岳明國小學生,到台灣博物館教更多人怎麼吃魚。由於疫情的關係,目前沒有辦法進行面對面教學,不過展覽現場也擺放了食魚課程的教具,讓民眾依舊可以學習。

認知食物價值,讓年夜飯更永續

學會怎麼收、怎麼吃,也來學怎麼煮。在參觀完展覽的各個議題後,可以在互動裝置中選擇一個最重視的永續主題,像是剩菜續食、動物福利、友善環境等,並搭配所挑選的主菜,就會生成一個建議菜色,供民眾參考。

方慧詩說自己在策展後,更認知到每樣食物的「價值」,年夜飯也會選擇找永續的店家來購買食材。

透過台博館的特展,讓年夜飯更永續並不是沉重嚴肅的議題,而是可以從自身就做出的輕巧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