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生日報)廚餘處理廠試營運 單日最高處理30公噸
連結: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contents_page/0001308086更生日報
設在鳳林環科園區 處理後的廚餘可當有機肥料或土壤改良劑
記者何國豐/報導
花蓮正面臨垃圾處理三年黑暗期,除了每天一百卅公噸垃圾,還有每天約卅公噸的廚餘也要處理。非洲豬瘟期間,環保局為妥善處理花蓮大量廚餘,向環保署爭取六千萬經費,設置廚餘高效能處理廠,經過一波三折,後來選擇鳳林鎮環科園區完成設置,十月初進行式營運,環保局表示,目前試做相當順利,不過成品濕度有點高,廠商將調整設備溫度或菌種,確保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廚餘發酵,最後生成土壤改良劑,將裝填壓製成每顆重達一公噸的太空包,環保局後續將研商是否與農會合作製成肥料或進行公開標售。
環保局表示,廚餘高效能處理廠設置於鳳林鎮科園區內廠房,環保署補助的六千萬元經費共計設置兩套廚餘高效能處理設備,每套處理系統每日最大處理量為十五公噸,透過分選、瀝水、粉碎、擠壓、攪拌、加入超效之生物還原粉菌種讓廚餘可於在廿四小時內快速腐熟發酵,處理後固體削減率百分之八十以下,含水率百分之廿以下,將生活廢棄物轉換為有機肥料或土壤改良劑。
垃圾減量回收再利用的觀念和作法,已是各國處理垃圾問題的趨勢,更是目前最受重視的「循環經濟」理論中備受關注的議題。花蓮垃圾累積量超過一萬公噸,早已是迫切需要處理的問題,環保局多次呼籲民眾除配合垃圾減量,並盡量擴大回收再利用的範圍外,新科技的引進和使用也應加緊速度,透過這兩種作法全力控制垃圾量在微幅成長的可控範圍內。
以德國為例,近卅年來,德國依據法律規定執行循環經濟政策,至今工業部門使用的非能源類原材料中,已有百分之十四是由垃圾回收所提供,德國成為全球各國廢棄物回收利用率最高的國家。慈濟基金會志工回收的寶特瓶,透過研發的科技轉製成「環保紗」,織成毛毯和衣物提供給災民使用,成功達成資源回收再利用及環境減塑的目標。
資源回收再利用的作法,不僅回收仍有資源性的垃圾,同時再創造出新的附加價值,避免無止盡消耗地球有限的資源,透過這樣的循環再利用過程,經濟體能減少初級資源的擴張性使用量,又能創造出經濟產值。循環經濟模式不僅適用固態廢棄物,也同樣可以適用在非固態的廚餘。目前的科技可以將廚餘轉化為堆肥,做為農耕的補充養分,達到回收再利用並創造附加價值的循環經濟目標。
設在鳳林環科園區 處理後的廚餘可當有機肥料或土壤改良劑
記者何國豐/報導
花蓮正面臨垃圾處理三年黑暗期,除了每天一百卅公噸垃圾,還有每天約卅公噸的廚餘也要處理。非洲豬瘟期間,環保局為妥善處理花蓮大量廚餘,向環保署爭取六千萬經費,設置廚餘高效能處理廠,經過一波三折,後來選擇鳳林鎮環科園區完成設置,十月初進行式營運,環保局表示,目前試做相當順利,不過成品濕度有點高,廠商將調整設備溫度或菌種,確保在一定時間內完成廚餘發酵,最後生成土壤改良劑,將裝填壓製成每顆重達一公噸的太空包,環保局後續將研商是否與農會合作製成肥料或進行公開標售。
環保局表示,廚餘高效能處理廠設置於鳳林鎮科園區內廠房,環保署補助的六千萬元經費共計設置兩套廚餘高效能處理設備,每套處理系統每日最大處理量為十五公噸,透過分選、瀝水、粉碎、擠壓、攪拌、加入超效之生物還原粉菌種讓廚餘可於在廿四小時內快速腐熟發酵,處理後固體削減率百分之八十以下,含水率百分之廿以下,將生活廢棄物轉換為有機肥料或土壤改良劑。
垃圾減量回收再利用的觀念和作法,已是各國處理垃圾問題的趨勢,更是目前最受重視的「循環經濟」理論中備受關注的議題。花蓮垃圾累積量超過一萬公噸,早已是迫切需要處理的問題,環保局多次呼籲民眾除配合垃圾減量,並盡量擴大回收再利用的範圍外,新科技的引進和使用也應加緊速度,透過這兩種作法全力控制垃圾量在微幅成長的可控範圍內。
以德國為例,近卅年來,德國依據法律規定執行循環經濟政策,至今工業部門使用的非能源類原材料中,已有百分之十四是由垃圾回收所提供,德國成為全球各國廢棄物回收利用率最高的國家。慈濟基金會志工回收的寶特瓶,透過研發的科技轉製成「環保紗」,織成毛毯和衣物提供給災民使用,成功達成資源回收再利用及環境減塑的目標。
資源回收再利用的作法,不僅回收仍有資源性的垃圾,同時再創造出新的附加價值,避免無止盡消耗地球有限的資源,透過這樣的循環再利用過程,經濟體能減少初級資源的擴張性使用量,又能創造出經濟產值。循環經濟模式不僅適用固態廢棄物,也同樣可以適用在非固態的廚餘。目前的科技可以將廚餘轉化為堆肥,做為農耕的補充養分,達到回收再利用並創造附加價值的循環經濟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