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新聞網)保存台灣原生種稻作 花蓮馬太鞍復育
連結: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27028公視新聞網
為了因應極端氣候對農作物的傷害,花蓮農改場在這幾年,特別保存兩百多種台灣的原生種稻作,並和花蓮光復鄉馬太鞍部落合作,復育種植二十種原生稻米。
脫下鞋子拿起翠綠的秧苗,使用插秧機習慣的農民,正在田裡學習如何傳統插秧,他們手上的秧苗並不是常見的台梗九號,而是早期東部地區原住民常種的台灣原生種紅糯米「吉利比賴」。
花蓮光復鄉農民 黃俊龍表示,「恢復我們本部落古老稻種,我覺得很好,把這些原本我們馬太鞍部落跟阿美族原本的旱稻,再繼續拿出來。」
吉利比賴因稻穗部分有黑色硬毛,會導致打鼓機卡住因此被放棄種植,但這種原生種稻作也因古老,可能有抗極端氣候的基因,所以引起花蓮農改場重視。
花蓮農改場祕書 宣大平說,「大家知道,我們這全球暖化越來越嚴重,氣候變遷越來越多,那以後遇到一些氣候環境變化的時候,我們要找一些特殊基因的時候,我們會希望從這些種源裡面找到一些有用的基因。」
事實上農改上這幾年已蒐集兩百多種台灣原生種稻作,這次在光復鄉種植的品種共有20種,很感謝在地一位八十歲的阿美族阿嬤提供珍藏的種子,阿嬤則是希望可以幫忙阿美族恢復傳統米食文化。
提供原生種稻米阿嬤 吳連妹說,「(吉利比賴)沒有了,就沒有辦法了,在哪裡找?所以現在我想法是種看看,政府跟農會要,我就歡迎。」
花蓮農改場強調,這些原生種稻穀有很多都是部落傳統的祭祀食物,所以保種復育也可以幫忙原住民找尋失傳的文化,研究人員則是會從這些原生稻米上,找尋抗逆境、病蟲害、耐旱等基因。
為了因應極端氣候對農作物的傷害,花蓮農改場在這幾年,特別保存兩百多種台灣的原生種稻作,並和花蓮光復鄉馬太鞍部落合作,復育種植二十種原生稻米。
脫下鞋子拿起翠綠的秧苗,使用插秧機習慣的農民,正在田裡學習如何傳統插秧,他們手上的秧苗並不是常見的台梗九號,而是早期東部地區原住民常種的台灣原生種紅糯米「吉利比賴」。
花蓮光復鄉農民 黃俊龍表示,「恢復我們本部落古老稻種,我覺得很好,把這些原本我們馬太鞍部落跟阿美族原本的旱稻,再繼續拿出來。」
吉利比賴因稻穗部分有黑色硬毛,會導致打鼓機卡住因此被放棄種植,但這種原生種稻作也因古老,可能有抗極端氣候的基因,所以引起花蓮農改場重視。
花蓮農改場祕書 宣大平說,「大家知道,我們這全球暖化越來越嚴重,氣候變遷越來越多,那以後遇到一些氣候環境變化的時候,我們要找一些特殊基因的時候,我們會希望從這些種源裡面找到一些有用的基因。」
事實上農改上這幾年已蒐集兩百多種台灣原生種稻作,這次在光復鄉種植的品種共有20種,很感謝在地一位八十歲的阿美族阿嬤提供珍藏的種子,阿嬤則是希望可以幫忙阿美族恢復傳統米食文化。
提供原生種稻米阿嬤 吳連妹說,「(吉利比賴)沒有了,就沒有辦法了,在哪裡找?所以現在我想法是種看看,政府跟農會要,我就歡迎。」
花蓮農改場強調,這些原生種稻穀有很多都是部落傳統的祭祀食物,所以保種復育也可以幫忙原住民找尋失傳的文化,研究人員則是會從這些原生稻米上,找尋抗逆境、病蟲害、耐旱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