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published 新聞刊登
2019.11.20
(更生日報)高效能廚餘處理機 每天處理20公噸
連結: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contents_page/0001316456更生日報
設在鳳林環保科技園區 經過瀝水擠壓再加入米糠或木屑 變成土壤改良劑

    記者張小菁/報導

   因應非洲豬瘟疫情花蓮縣於今年一月全面禁止廚餘養豬,花蓮縣環保局向中央提出「廚餘垃圾循環再利用」處理計畫,獲核撥六千二百三十萬餘元經費,購置高效能廚餘處理系統,歷經過半年時間,今年十月於鳳林鎮環保科技園區完成設置。為了解設施運作情形,花蓮縣議員楊華美前往鳳林鎮環保科技園區會勘,聽取現場技師說明廚餘如何轉變為肥料。

    兩套機器 各處理十公噸

   會勘當天由花蓮縣環保局廢棄物管理科的同仁導引至園區內廠房中,由兩位機器廠商負責現場管理運作的人員接待與解說。機器共有兩套,分別裝置在兩個廠房,一套處理吉安鄉、另一套處理花蓮市的家戶廚餘,每天各處理十公噸左右的廚餘。

   技師解釋,廚餘要先經過人工分選,把太大過硬或是塑膠袋等異物挑出來,接下來廚餘會進入瀝水、粉碎、擠壓,然後會加入米糠或是木屑攪拌、靜置等過程,最後,將廚房的廢棄食物轉化成為一包一包土壤改良劑。

    十公噸廚餘 約製成五公噸肥料

   技師粗估,十公噸的廚餘,大約可製成五公噸的肥料。但因為會勘當天台電臨時停電,所以無法看到機器作業中的狀態。現場環保局的同仁們說明,製作好的肥料應會優先讓鳳林鄉親領取,作為回饋,未來產量穩定後,才會進一步研商公開標售事宜。

   楊華美詢問,設備在使用上是否有外在因素導致的損壞風險。技師強調,在前期分類上非常重要,雖然在處理過程中會再一次做分篩,但混入了非廚餘的其他異物依然有可能對機器產生不良影響,為能讓設備能長期穩定運作,還是希望民眾做好廚餘分類,不要把垃圾和廚餘混雜在一起。

   雖然高效能廚餘處理機可以把廚餘再利用,做到「垃圾變沃土」,但收集、分類及運送廚餘,以及處理機運轉等,都需要耗費能量。楊華美強調,民眾還是在源頭就儘量不要浪費物資製造剩食,才是真正讓環境永續的根本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