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縣環保局27日上午召開「小黑蚊及登革熱防治作業」會議,邀集縣轄13鄉鎮市公所與會研商防決議自3月份起,同步啟動小黑蚊及登革熱相關防治措施,加強社區宣導共同環境整頓,以阻斷小黑蚊幼蟲棲息地及食物來源,並宣導家戶定期主動清除內外積水容器,以落實「巡」、「倒」、「清」、「刷」四步驟降低病媒蚊孳生之風險。
環保局長饒忠呼籲,小黑蚊的危害已嚴重影響民眾生活環境品質及觀光產業發展,小黑蚊防治工作除單靠政府機關清除藍綠藻(青苔)、環境整頓及緊急化學防治外,亦需請各鄉鎮市公所清潔隊及各管理機關單位共同執行相關防治作為,並邀集全民參與,才能事竟其功;登革熱是一種社區病、環境病,民眾居家應自主清除孳生源,並養成主動清除孳生源的習慣,以達「沒有孳生源就沒有病媒蚊,沒有病媒蚊就沒有登革熱」之境界。
▲花蓮縣13鄉鎮市同步啟動小黑蚊及登革熱相關防治措施。
花蓮縣近年飽受小黑蚊的猖獗肆虐,其繁殖已逐漸擴散至群聚社區,使小黑蚊的危害由局部性問題迅速蔓延至全縣,且境內13鄉鎮市行鎮區大多皆以農地、空地等土地居多,本縣以農業及觀光產業發展為主,非常適合小黑蚊生長,雌蟲嗜吸人血,而藍綠藻(青苔)則是幼蟲維生之食物,亦無天敵及防治不易,致使小黑蚊越來越猖獗。花蓮縣同時於3月2日起陸續排定轄區村里為期2輪實施緊急化學防治噴藥作業及進行清溝作業,以降低小黑蚊及登革熱孳生密度。
全球登革熱的好發地區,主要集中在熱帶、亞熱帶等有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分布的國家,隨著全球化發展逐漸便利,各國之間相互流通及往返也趨於頻繁,自1980年代之後,登革熱也開始向各國蔓延,成為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有點熱、又有點溼的環境,正是蚊子最喜歡的生長環境,清明將屆適逢梅雨季節,大雨過後,許多易積水容器更是登革熱病媒蚊孳生之處。因此,為預防登革熱爆發流行,應注意戶外避免放置積水之廢棄物,儲水或盛水容器應即時清除,並保持乾燥,以杜絕病媒蚊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