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下簡稱黑潮)自2010年以來,透過個體辨識紀錄累積450隻花蓮海域常見的花紋海豚個體資料,經過分析發現「來」、「X」、「W」三個海豚群體長期結隊出現,有「社交小圈圈」的有趣現象。黑潮更繪製出這三群花紋海豚的社交網絡圖,黑潮解釋,這有助於瞭解海豚族群的社會結構與文化,未來將進一步確認群體的性別與年齡組成。
海豚也有社交小圈圈? 民團藉照片識別建立海豚戶政資料
黑潮從2010年開始,每年投入大量人力於花紋海豚Photo-ID,目前資料庫已累積約450隻個體。黑潮進一步透過社會網絡分析後,發現「來群」、「W群」及「X群」三群花紋海豚長期結隊出現,在北花蓮與石梯海域有多次目擊紀錄。
黑潮17日公布三群花紋海豚的社會網絡圖。社會網絡圖是什麼?黑潮鯨豚研究員胡潔曦舉例,檢警調查罪犯時,會釐清嫌疑人的親戚或朋友關係並整理出人際網絡,相同方法也可用來分析鯨豚,進而瞭解一群鯨豚間組成的穩定性。
假設海豚A與海豚B毫無瓜葛,在社會網絡圖中僅為兩個獨立的節點(Node),當兩隻海豚有了交集,節點A與B之間就會串起關連線(Edge),透過此方法將眾多點與線結合,就能繪製出社會網絡圖,有助於瞭解海豚族群的社會結構與文化。
要分析社會網絡,必須運用大量照片去識別鯨豚個體(Photo-ID),以瞭解哪些個體曾一起出現。由於花紋海豚受傷後會留下白色疤痕,只要在海上拍下可供辨識個體的清楚照片,就可長期追蹤動向,進而為牠們做「豚口普查」、建立戶政資料。
區分海豚群體先認三隻「鐵咖」 最長觀察期達21年
胡潔曦解釋,三個群體分別由身上傷痕近似「來」、「W」、「X」的三隻核心個體領銜組成,若想辨識遇到的海豚屬於哪個群體,最快的方式就是找到這三隻穩定出現的「鐵咖」海豚。以「來海豚」為例,最早是由黑潮解說員在2002年第一次拍到,最近一次紀錄則是去年於石梯海域發現,總觀察時間橫跨21年,也是黑潮目前觀察最久的海豚群體。
有些海豚會到其他群「串門子」,因此不同群體間其實有著許多關聯線,例如「來群」與「W群」曾在2011年8月20日於同一片海域被記錄到,因此兩群的個體間有特別多條關聯線連接。
花紋海豚之所以會各自集結小團體,可能與覓食行為有關。根據亞速爾群島(Azores)對花紋海豚的研究,穩固的海豚群體可能由一小群成年雄性個體,或是母子對組成。由於花紋海豚會覓食深海頭足類生物,聚集在一起有助於提高覓食效率,也能共同防禦虎鯨、鯊魚等掠食者。
黑潮執行長林東良指出,目前已能區分出三群群體穩定的花紋海豚,並初步解析個體間關聯。未來將納入石梯海域拍攝的影像資料,進一步確認群體的性別與年齡組成,分析群體內是家族還是朋友關係,以深入研究鯨豚族群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