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國土生態綠網 深入花蓮保最前線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自107年以空間保育藍圖為基礎,集結跨機關力量共同推動國土生態綠網計畫,透過棲地修復串聯提升生態系服務功能與韌性。為進一步凝聚各界對生物多樣性保育工作的理解與共識,林業保育署於11月21-22日於花蓮舉辦區域保育軸帶踏查,邀集經濟部水利署、交通部鐵道局、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花蓮縣政府及協力機關、社區部落與專家學者一同走進自然,藉由實地體驗更加了解在地如何透過地景營造、水利交通友善措施、里山倡議與友善生產等方式逐步串聯修復軸帶,共織生態綠網。
21日活動首先抵達「花蓮溪溪流保育軸帶」水系最北的木瓜溪與中段的大農大富生態廊道。木瓜溪是水力發電的重要溪流,也是花蓮北區農田灌溉水源,曾記錄有菊池氏細鯽、臺東間爬岩鰍、華克拉莎、臺灣火刺木等重要保育標的物種,透過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與第九河川分署合作河川環境改善、外來種移除、水域生態庇護池及鑲嵌地景營造等行動,對於周邊棲地品質提升大有成效;占地1250公頃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南側則是連接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重要的生態廊道基礎,針對縱谷間道路等人工設施造成的棲地切割,可看到由交通部公路局協助進行台9線西側通道改善與監測,鐵道局也在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計畫中,藉由鐵路橋梁引道延伸與涵洞設計,增加穿越空間,讓動物可以安全的在棲地內移動。
首日行程也到訪「海岸山脈北段淺山森林及海岸濕地保育軸帶」上的新社半島,主要由加塱溪及大不岸溪貫穿,中游溪谷有阿美族Dipit (復興無煙)部落,下游至濱海之海階平台則有噶瑪蘭族新社部落之聚落與耕地,此區105年起即透過《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協同經營平台,透過公私協力研議流域經營對策,合作推動生態農業、地景多樣性營造、森林守護、原住民文化復振等工作,並開啟長期性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與監測。此外林業保育署也與農村水保署、花蓮縣政府合作,從上游至下游透過生態友善設施、河口拆壩等行動打通洄游生態廊道,未來更將積極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推動流域地景與海景的保全。
活動第二日參訪位於「秀姑巒溪溪流保育軸帶」上的鱉溪流域治理與南安部落里山文化地景。鱉溪流域是108年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分署與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於雙邊簽署MOU後攜手共同推動的示範範例。第九河川分署原先規劃於豐南段堤防進行景觀工程,在經過平台會議多方溝通、理解綠網以自然為本的精神後,推動還石於河工程,並主動建立鱉溪流域管理平台,邀請夥伴機關、NGO與在地居民等依不同主題串聯合作。而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也根據鱉溪河相學研究出的結果,進行上游段中溝溪的改善規劃,並由農村水保署花蓮分署接續執行工程細部設計,展現國土生態綠網集結跨機關合作的強大能量。
活動最後來到秀姑巒溪上游另一側,長期推動山村綠色經濟及里山倡議的南安地區。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長期與卓溪鄉各部落合作,將原住民傳統生態智慧結合里山倡議理念,透過與部落居民的合作,保存當地傳統作物及傳承文化特色,創造工作機會,同時培力部落發展里山生態農業及特色地方品牌產業,促成部落居民、產業與生態環境多元永續發展。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分署長黃群策表示,臺灣地狹人稠,尤其面對高度開發壓力的淺山平原地區,更需要良好的保育空間策略來引導跨部門有效合作,顯現國土生態綠網作為國家重要基礎建設的價值。透過這兩日的活動交流,不僅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夥伴機關看到保育工作從藍圖規劃落實到行動的過程,也是6年來花蓮地區各協力夥伴努力的階段性成果報告,未來期盼更多單位加入,共同守護我們的生態資源,攜手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願景!
21日活動首先抵達「花蓮溪溪流保育軸帶」水系最北的木瓜溪與中段的大農大富生態廊道。木瓜溪是水力發電的重要溪流,也是花蓮北區農田灌溉水源,曾記錄有菊池氏細鯽、臺東間爬岩鰍、華克拉莎、臺灣火刺木等重要保育標的物種,透過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與第九河川分署合作河川環境改善、外來種移除、水域生態庇護池及鑲嵌地景營造等行動,對於周邊棲地品質提升大有成效;占地1250公頃的大農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南側則是連接中央山脈與海岸山脈重要的生態廊道基礎,針對縱谷間道路等人工設施造成的棲地切割,可看到由交通部公路局協助進行台9線西側通道改善與監測,鐵道局也在花東地區鐵路雙軌電氣化計畫中,藉由鐵路橋梁引道延伸與涵洞設計,增加穿越空間,讓動物可以安全的在棲地內移動。
首日行程也到訪「海岸山脈北段淺山森林及海岸濕地保育軸帶」上的新社半島,主要由加塱溪及大不岸溪貫穿,中游溪谷有阿美族Dipit (復興無煙)部落,下游至濱海之海階平台則有噶瑪蘭族新社部落之聚落與耕地,此區105年起即透過《森川里海》生態農業倡議協同經營平台,透過公私協力研議流域經營對策,合作推動生態農業、地景多樣性營造、森林守護、原住民文化復振等工作,並開啟長期性生物多樣性資源調查與監測。此外林業保育署也與農村水保署、花蓮縣政府合作,從上游至下游透過生態友善設施、河口拆壩等行動打通洄游生態廊道,未來更將積極以「自然為本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推動流域地景與海景的保全。
活動第二日參訪位於「秀姑巒溪溪流保育軸帶」上的鱉溪流域治理與南安部落里山文化地景。鱉溪流域是108年經濟部水利署第九河川分署與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於雙邊簽署MOU後攜手共同推動的示範範例。第九河川分署原先規劃於豐南段堤防進行景觀工程,在經過平台會議多方溝通、理解綠網以自然為本的精神後,推動還石於河工程,並主動建立鱉溪流域管理平台,邀請夥伴機關、NGO與在地居民等依不同主題串聯合作。而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也根據鱉溪河相學研究出的結果,進行上游段中溝溪的改善規劃,並由農村水保署花蓮分署接續執行工程細部設計,展現國土生態綠網集結跨機關合作的強大能量。
活動最後來到秀姑巒溪上游另一側,長期推動山村綠色經濟及里山倡議的南安地區。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長期與卓溪鄉各部落合作,將原住民傳統生態智慧結合里山倡議理念,透過與部落居民的合作,保存當地傳統作物及傳承文化特色,創造工作機會,同時培力部落發展里山生態農業及特色地方品牌產業,促成部落居民、產業與生態環境多元永續發展。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分署長黃群策表示,臺灣地狹人稠,尤其面對高度開發壓力的淺山平原地區,更需要良好的保育空間策略來引導跨部門有效合作,顯現國土生態綠網作為國家重要基礎建設的價值。透過這兩日的活動交流,不僅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夥伴機關看到保育工作從藍圖規劃落實到行動的過程,也是6年來花蓮地區各協力夥伴努力的階段性成果報告,未來期盼更多單位加入,共同守護我們的生態資源,攜手邁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永續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