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180130聯合報
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昨(25)日表示,過去台灣能源進口總值占GDP比重約十分之一到七分之一,如果把這些能源花費變成台灣國內生產,是非常值得發展的領域,除了透過科學潔淨方式滿足能源需求,也將成為經濟成長的動能。
曾文生昨日出席經濟日報主辦的「2019能源願景高峰論壇-智慧能源 永續經濟」,本論壇由經濟部能源局、台電、永豐銀行、工研院、永豐餘、東亞地區高雄環境永續發展能力訓練中心(ICLEI)共同協辦。
曾文生在開幕致詞時說,過去台灣有98%的能源仰賴進口,能源進口依賴度非常高,而隨著油價漲跌波動,台灣進口能源花費占GDP比重約在十分之一至七分之一。
他表示,由於這部分是進口,在GDP的計算是被扣掉的項目;透過能源轉型,除了提高台灣能源的自主性之外,我們由過去購買能源,轉變成自主在地生產,將對GDP有正向貢獻,成為經濟成長的新動能。
除了再生能源發電之外,由於太陽光電和風力發電都具有間歇性質,因此,曾文生特別強調,「能源儲存」也將會是國家未來重要的競爭力,包括了抽蓄水力、電池、以及電動運輸設備的電池等。
透過儲電技術來調度發電電力,當中的技術能不能夠匹配,都是重要的工作,確保讓再生能源發電效率和穩定度提高。
此外,能源轉型在投資面也是新的挑戰,曾文生指出,從台電過去的支出結構看得出來,資本設備的支出比重並不高,過去我們使用能源,有80%的成本花費在購買燃料;而再生能源不同在於,它的投資花費在前期,而不是後續的發電。
曾文生說,再生能源所有的投資花費幾乎都在最前段,甚至要等未來二十年的營收,才能將投入成本收回來,背後需要有非常精密、堅實的財務工程支撐才做得到,過去是八成的成本買發電燃料,「現在是一支離岸風機插在那裡,錢就下去了」,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在不同的施工階段怎麼撥款,對金融界來講也是新的課題。
曾文生最後表示,再生能源、能源轉型有很重要的部分,是我們對未來的想像力,不管是政府部門、台電、工研院,已看到非常多年輕人加入再生能源發展的行列,如何將地球上運轉所有動能,包括太陽光、水、風、地熱或海洋等,轉變成我們需要的能源,這是新科技發生的所在,也可能變成台灣新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