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新聞專區Teaching News
2019.08.21
財經觀點/極端氣候 應發展綠能、循環經濟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38/4002847聯合報
近年全球面臨極端氣候考驗,人類未來如何與大自然共存,是發展智慧城市首要議題。然而,思考智慧城市不能僅局在數位化,應納入綠色能源、循環經濟思維,要能善用自然資源,與環境共存。

 

面對科技發展與環境如何求取平衡,工研院希望推動一個正能量區域(Positive Energy District),也就是淨零耗能建築(Zero Net Energy Building)的概念,結合創新的能源系統和節能產品的設置,達到能源自給自足。

在經濟部協助下,工研院在沙崙建立示範性的科技綠能城市,以「創能、儲能、節能、系統整合」四大發展主軸,打造創新綠能產業生態系,硬體建設包含潔淨能源中心、實驗大樓、展示空間、旋轉式測試實驗設施,製程試驗場暨太陽光電(PV)戶外驗證區等。同時利用太陽能、微電網、零消耗建築等最先進綠能技術,規畫「綠能生活體驗社區」,讓民眾體驗綠能環境與生活。

此外,地球資源面臨逐漸耗竭危機,若產業仍依照傳統線性經濟「開採→製造→使用→丟棄」概念,將產生一堆垃圾,造成資源匱乏、生態破壞及環境汙染。因此,如何有效減量、達到資源可恢復且可再生的「永續性」目標,關鍵就在循環經濟。

例如工研院獲二○一七全球百大創新獎的「廢液晶面板再利用處理系統」,便能有效回收廢液晶面板。但若將此概念用在回收太陽能板,則因太陽能板上的矽晶跟玻璃緊密相黏,無法再使用回收。而循環經濟核心概念應從「不要製造那些垃圾」角度出發。若能顛覆思維、重新設計太陽能板,讓玻璃與矽晶板分離後,可分別回收,才是循環經濟的應用。

科技發展促使文明一日千里,科技研發必須考慮科技對人類社會衍生的影響與問題,在兩者間取得平衡,發展永續未來。

(本文由劉文雄口述,記者李珣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