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地球日 環保署推4大不塑主題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3769927?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9-news聯合報
今天世界地球日,環保署推出不塑活動、不塑商圈、不塑消費、不塑飲食四大主題,邀請縣市政府、學校、民間企業參與合作,實現環保生活。
環保署今天邀請18個攤商、業者、學校、夜市,分享推動減塑限塑的心得,如大甲鎮瀾宮在大甲媽祖遶境期間,廟宇供餐使用不鏽鋼碗筷,寧夏夜市改用環保餐具、設置公共洗滌區等。
環保署表示,去年聯合國統計,人類每年製造90億公噸塑膠,僅有9%有被回收,大部分塑膠進了垃圾場、掩埋場或周遭環境;民國91年管制塑膠袋前,國人塑膠袋的用量,每年200億個,經過兩次限塑政策後,減少48億個,目前每年用量約150億個。
寧夏夜市理事長林定國表示,寧夏夜市從97年開始停用一次性餐具使用,改為不鏽鋼材質,近期也逐漸減少塑膠吸管的使用,從97年至今,寧夏夜市180攤的攤商所花費的垃圾費用,從30萬逐漸降到20萬元,現在又降到15萬元,攤商樂於配合環保工作,減少垃圾處理。
這兩年從小學到高中,不少學校舉辦園遊會,也響應無塑減塑活動。不再提供一次性餐具,要求參與者自備碗筷,不提供塑膠吸管,園遊會販賣的各項食物,也必須留意衛生安全,避免在露天擺放。
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表示,學校舉辦園遊會,把食物放置在加蓋保鮮盒中,飲料部分,會放在冰桶內,減塑同時,也維護食物的衛生安全。
環保署廢管處長賴瑩瑩表示,生活減塑是自發活動,今年聯合國環境日的主題也是減塑,塑膠製品沒有好的處理,會汙染海洋與環境,民眾業者自發的落實在生活當中,值得鼓勵,目的在減少拋棄性的用品使用量。
她說,不論是各學校、各攤商要響應,也必須要兼顧食品安全,準備的食品容器,要符合衛生安全的條件,例如食品不能在露天放置過久,必須要有基本的衛生指引,才能達到減塑與衛生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