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年 8 月,聯合國發布了一份報告,除了要人類好好面對氣候變遷,更提出許多具體的建議,其中幾項對策有些出人意料,你很可能是第一次聽到!快來看看除了減塑生活、騎單車通勤,人類還能做些什麼?
整理/梁元齡
這份 2019 年的永續發展報告草稿,是由總部設在芬蘭的獨立研究機構 Bios 受聯合國委託執筆寫成。
「當今主導全球的經濟理論、實際做法和模式,都是在物資及能源相當豐沛的時代下建立起來的,」報告作者指出:「所以面對當今災變,這些既有理論已不堪用。」
報告提出了眾多建議,包括民眾熟悉的單車友善城市概念、降低能源耗損、少吃肉等等,但其中還有幾項,你可能從來沒聽別人討論過。
解方一:保障就業(Guaranteed employment)
第一個是「保障就業」,其概念主軸,是讓政府創造出友善環境的工作機會,以減少「有害環境」的就業市場人力供給。
報告指出,薪資不平等意味著人們難以找到工作,也就是說,為了就業,即使是一個對環境有害的職缺,也有源源不絕的勞工欲前往應徵,使這樣的市場中存在源源不絕的人力供給。
根據聯合國的新計畫,必須讓「所有人民都有能力、也有意願,去從事一份穩固的、由國家資助且在地運營的工作」。
例如政府可以透過架設太陽能板、應徵太陽能板技師等方式,創造更多友善地球的職缺,來緩和勞工的就業需求。
報告寫到:「不論就個人而言、或是對整體人力市場而言,政府保障就業的方式,不僅能降低就業的不安全性,也會降低爭搶有害環境工作的需求。」
解方二:建築木造房(Wooden houses)
隨著人口成長,人類的居住範圍持續擴大,建設需求也隨之增加。由於營建是個龐大的產業,建設時採用不同的原物料,對環境的影響也會南轅北轍。
報告寫道:「營建產業用料目前由水泥和鋼材主導,這些物料的製造過程和整體生命週期,耗去的能源都相當可觀,也會排放大量的溫室氣體及其他型態的廢棄產物。」
報告建議,人們應該開始蓋更多木造房屋。不過,這當然不是要人類開始前進雨林、大肆砍伐,而是應著手制定新的造林計畫,來產製更多木材,畢竟造林本身也具有穩定氣候的功效。(同場加映:不用常開冷氣,也能維持最佳室溫:被動式房屋為住戶省下 7 成空調電力)
解方三:改變經濟運作的哲學(Changing economic philosophies)
第三個方法,是改變現有經濟體制的運作模式。報告特別點出,該引領這波改變的,不應是企業,而是政府。而這便意味著,人類需要修改更多政策——並須重新定位政府扮演的角色。
過去數十年來,共產主義雖然仍零星存在,但自由主義經濟體制已成普遍共識,大多數人認為政府管得「越少越好」。然而,聯合國報告指出,市場「無法、也不能在毫無政治監管下存在」。
根據報告結論,便宜、大量的能源越來越容易取得,但隨著我們正邁向充滿重大挑戰的新時代,現行的自由市場機制卻無法拯救我們。
傳統經濟思維的基礎,其實建立在一個假設上:我們可以持續取得便宜且大量的能源和資源。但事實是,「便宜能源的時代即將來到終點」。(同場加映:「DOMI 綠然能源」用減去的電力浪費,為下一代種下能夠乘涼的家園)
研究共同作者 Paavo Järvensivu 是 Bios 旗下經濟及文化專家,他表示:「堅信自由市場、資本主義動能帶領我們到更好的去處,這絕對不可行。」
仰賴市場力量運作的眾多經濟體,根本沒把問題擺在眼裡,因為大多數人的目光都聚焦在短期利益上,無暇顧及氣候變遷和環境破壞這些長遠的課題。
但 Järvensivu 也特別指出,別把問題的矛頭對準資本主義,更無須認定資本主義是個「毒瘤」。「這不是非黑即白的問題,我們不是要在資本主義或另一個截然不同的體制之間做取捨。」
他並表示:「要改變目前能源便宜、大量能耗的型態,所需的社會和資源非常迫切。接下來 20 至 30 年間,整體社會將歷經一場劇變,讓碳排放量大幅下降。」
他說,我們需要做的,是找到新的經濟思維,迎擊這連串挑戰。我們該問的問題是:「人類的目標是消耗更多資源,還是邁向未來宜居的環境?」
核稿編輯:李沂霖
參考資料
- 3 climate change policies that no one's talking about(TreeHugger)
- We Cannot Fight Climate Change With Capitalism, Says Report(Huffington P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