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最新消息
2024.09.18
走進彼桑拉返特展——看見布農菜園的永續農耕智慧
環境資訊中心 特約記者蕭紫菡 報導

位於玉山腳下的花蓮卓溪布農南安、清水、卓樂三部落,擁有典型的森川里海地景,在當地長者所耕作的彼桑拉返(Pisanglavan,布農族語「菜園」之意)以及她們日常生活裡,保存了布農世代傳承與大自然共生的智慧。

自2018年起,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與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合作陪伴花蓮卓溪鄉卓清村布農族人,盤點記錄30餘種古老豆類與穀物品種,並推動接傳人計畫,讓年輕族人向長輩學習傳統農耕;與部落攜手成立「布農豆豆班」,透過食農活動與接待遊程,保全活化布農在地傳統智慧,振興部落經濟。

9月7日至20日特別以「布農豆豆班」女性長輩(稱為迪娜、Tina)的家庭菜園為主題,於林業保育署保育小站舉辦為期2週的特展「走進彼桑拉返-布農里山」。

 

展區裡的多寶格說明布農豆豆班的田裡和菜園裡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迪娜還自己親手書寫畫下田間獨有的樣貌。照片來源:慈心基金會提供

 

 

展區裡的多寶格說明布農豆豆班的田裡和菜園裡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迪娜還自己親手書寫畫下田間獨有的樣貌。照片來源:慈心基金會提供

 

復育古老的布農豆,保存與生物共榮的智慧

本次展覽一大特色,是透過布農族拼布方式,呈現在地森林、聚落、耕地彼此鑲嵌的里山地景,並展出部落長者家庭菜園裡的寶物,將卓溪土壤、地景元素、傳統作物和生態濃縮其中,充分呈現部落傳統家庭菜園中,長輩長時間與自然環境互動所累積的豐富傳統智慧,包括運用世代流傳的20多種豆類來固氮修復土地、在菜園裡砌石搭棚架形成生物微棲地,又或是配合時節和土壤讓作物輪作、混作、保存眾多作物品種與品系,展現台灣生物與文化多樣性的特有風景。

隨著展區動線行進,豐富的布農豆類與保種故事、穿梭在菜園與森林間的動物、昔日山坡上與自然環境依存的農耕智慧如何轉化到現在平地的菜園,皆一一鋪展呈現。民眾更可在體驗區坐下來剝豆子,一同種下自己的布農豆。

 

迪娜們的巧手將現實中的菜園化作意象,以拼布藝術呈現活潑生動的布農里山地景。照片來源:慈心基金會提供

 

 

迪娜們的巧手將現實中的菜園化作意象,以拼布藝術呈現活潑生動的布農里山地景。照片來源:慈心基金會提供

 

林業保育署署長林華慶表示,布農豆的復育與保存,有重要的物種多樣性及遺傳多樣性保育意義。這些古老豆類品系因為長期被種植在卓溪,即使在極端氣候下,也已經適應當地的氣候和土壤,具有高度的在地代表性。

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分署長黃群策表示,要保護淺山地區的生態,需奠基於當地的文化和生活脈絡,若傳統文化消失,在地永續智慧無法繼續傳承,生態環境也將難以維護,這也是近年花蓮分署致力保存原民傳統知識體系的重要原因。

此外,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在花蓮分署支持下,基金會在這幾年陪伴豆豆班族人,展開了「接傳人」計畫,希望能傳承、保全與活化布農文化與傳統生態智慧。過程中很高興看到部落年輕人,開始主動進入田園跟自己的長輩學習,也很高興年輕人將老一輩的智慧經驗,轉成經濟上務實運用的生活技能,如開發獨特的茶點,或在自己的田區融入部落長者照護農作的傳統智慧。

他表示:「布農族傳統農耕智慧,就像世界名畫可以被一直保存,但也可能在這一代或下一代就流失了,保留這個農耕智慧應該是全人類共同的責任。」

 

 

 

林保署保育小站以「布農豆豆班」女性長輩的家庭菜園為主題,舉辦「走進彼桑拉返-布農里山」特展。照片來源:慈心基金會提供

 

合力盤點保種 發展在地走讀經濟

十年前,慈心基金會因緣際會來到花蓮卓溪南安部落,協助農友轉作有機水稻,打造玉山腳下第一畝有機稻田。

長期相處互動中發現,布農部落保有如此珍貴的農耕智慧及傳統文化。有別於獲取貨幣為目的之單一作物的產業農耕地景,家庭菜園不但保存了各種祖先流傳下來的老品種,栽培作物種類全年多達百餘種,而菜園內部的複雜結構,在地景中鑲嵌分布,環繞周邊自然生態系(次生林、溪流),供應與支撐了各種生物的食物來源與棲息環境,並連結不同的自然棲地,正好呼應了「國土綠網」政策。

在過去殖民時代與現代化影響下,部落居民離開原本生活環境跟農耕方式,部落青壯年也持續流失,淺山保育與部落文化傳承面臨無以為繼的窘境。2018年起,慈心基金會與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合作,與布農族人合力盤點布農里山智慧、進行30餘種豆類與穀類的保種工作、組建「布農豆豆班」、啟動「接傳人計畫」、透過部落長者與部落青年共耕、共食、共勞的過程,手把手將傳統文化與智慧,傳授予下一代。

在合作過程中發現,布農傳統智慧不只涵蓋對動物、植物、環境、氣候的觀察,更結合部落的時序與人文,形成獨有的珍貴文化。保存部落傳統文化的方式,需要讓更多人認識此文化並懂得應用,每當遇到問題,布農族人提到以前長輩都會怎麼做,慈心基金會的夥伴就會不停追問,並請求示範過去布農傳統的生活智慧。部落長者常回應:「你們應該再多問一點,我才會想起來還有什麼可以做的?」

除此之外,更協助當地,讓年輕的接傳人開展出部落特色。除了結合布農里山地景與迪娜的菜園,規劃出適合遊客深度探訪的走讀行程,也同時體驗布農里山的美好地景與部落特色風味料理,藉此活化部落經濟與里山地景,鼓勵青年返鄉。

 

 

 

部落的迪娜高春妹(右二)與接傳人吳紹祺(左一)為參訪來賓解說自家菜園的里山特色。照片來源:慈心基金會提供

 

「把傳統作物農耕智慧教給他們,他們就會去教別人」

實際投入參與的南安部落賴金德頭目,看見近來在地生態的變化也有感而發:「這幾年,看到部落越來越多人在種豆豆,甚至種回以前的Batal(稷)跟Salaz(龍爪稷)。水田的田埂邊,也有高高的紅藜、豆豆出現,很熱鬧!」這些看似日常的小小行動,其實是大大的生態革命,在田裡種大樹、種些高低錯落的作物、和親友交換多品系雜糧,還有田邊的砌石、植物攀爬用的竹架、灌概溝渠等等豐富元素⋯⋯都讓布農菜園提升了整體的生物多樣性,對於里山地景具有重要意義。

迪娜常說:「把傳統作物農耕智慧教給他們,他們就會去教別人。」本次特展中,第一展區可以透過迪娜的菜園多寶格,看見菜園多樣性種植的樣貌的轉變,以及傳授農耕智慧的迪娜與年輕接傳人互動的動人故事。

第二展區則呈現布農族人與大自然共存的方式,包含迪娜眼中的百步蛇、黑熊、竹雞、文鳥、兔子等,以及昔日山坡農耕常見的駁坎砌石、木堆、矮籬、大樹根等用途與今日菜園的應用;最後更設置布農豆豆體驗區,邀請觀展者聽聽布農豆豆代表的意義,並且領取豆豆種子,到展區佈置的菜園種下一顆布農豆豆,這些豆豆將在城市特展結束後,移回布農里山的彼桑拉返。

 

特展的驚喜包,可以在現場親手栽種專屬於你的布農豆豆。照片來源:慈心基金會提供

 

 

可以在特展現場親手栽種專屬於你的布農豆豆。照片來源:慈心基金會提供

 

台北展期結束後,本展將於11月移回部落,同時規劃三條不同主題的走讀遊程,歡迎大眾親至展覽現場或報名走讀遊程、實地走入布農里山地景,一同體驗既日常又奇幻的布農里山,深入尋訪迪娜們的生活智慧,感受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身心饗宴。

「走進彼桑拉返-布農里山」特展資訊
展期:113年9月7日(六)至9月20日(五)
時間:每日9:00-12:00,13:30-16:30(週一休館)
地點:保育小站(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2、24號)
※更多資訊可參考走進彼桑拉返粉絲專頁

本文轉載自 環境資訊中心 走進彼桑拉返特展——看見布農菜園的永續農耕智慧 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