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最新消息
2020.03.03
戳破低碳神話 數位科技是巨大環境汙染源
資料來源: https://technews.tw/2020/02/20/digital-life-make-big-pollute/
 
數位科技減少印刷需求,減少出門購物造成的碳足跡等,帶來更多環境效益,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如亞馬遜(Amazon)業務反而增加碳排放,被自己員工控訴,逼得亞馬遜執行長 Jeff Bezos 承諾自掏腰包來應對氣候變化,不只亞馬遜,隨著越來越多的數位科技湧現,數位生態系統對環境的影響可能會增加。
 
數位科技運作背後造成的污染非常可觀,隨著愈來愈多污染數字揭露,去年亞馬遜承諾到 2030 年使用的能源將 100% 來自太陽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日前 Jeff Bezos 承諾提供 100 億美元支持相關研究。愈來愈多科技巨頭不得不承諾,這與科技改善人類生活的理想似乎背道而馳。
儲存、移動、處理和分析數據都需要能源。The Conversation 報導,最污染的是資料中心。據英國公開大學教授 John Naughton 表示,資料中心約佔數位生態系統消耗所有能源 50%,個人設備使用占 34%,負責製造這些設備的產業占 16%。去年 4 月,世界各地的資料中心用電量占世界 2% 以上,產生的碳排放量與全球航空業相同。
光是大型資料中心的處理器消耗的能源與 1,000 兆瓦以上的大型發電廠提供電力一樣多,且資料中心還要額外能源防止伺服器和周圍建築物過熱。

AI 的碳足跡更大,美國馬薩諸塞州大學阿默斯特分校的研究人員發現,訓練一台大型 AI 機器產生的碳,平均是一個人終其一生駕駛汽車製造的排放量 5 倍。而且,這個模型僅與訓練大型 AI 機器有關,這些機器還有多種其他消耗能源的方式。
比特幣採礦也會消耗大量能源,並在全球不斷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數據,比特幣開採消耗的能源比包括奧地利和哥倫比亞等國家還多。
即使這些科技大亨承諾對抗氣候變遷,但要讓數位生活更具可持續性,責任不應該完全由個人承擔,各國政府應提供監管環境,要求數位企業使用能源的方式提供更高透明度,以及公開改善做法的可持續性。生產數位設備的公司也要擺脫淘汰計畫,如三星和蘋果等指標企業承諾製造更持久耐用的手機。
數位生態系統是人類、數位基礎架構和設備相互互動的結果,仰賴大規模能源消耗,數位生態系統在本質並沒有環境可持續性。我們需要承認,技術不僅是環境解決方案的來源,且還具有潛在的負面環境影響,唯有如此,人類才能開始有效過渡到更可持續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