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最新消息
2021.02.22
伏膜大作戰 農民好幫手塑膠膜 成清潔隊回收頭痛問題
資訊來源:https://e-info.org.tw/node/229601
 

無論在地勢平坦的台南市關廟區,或是群山環繞的苗栗縣大湖鄉,走進農地都不難發現,黑色的農業塑膠膜,早已成為農民們的好朋友。但這些塑膠膜使用過後,又該怎麼妥善處置?

黑色的農業塑膠膜,早已成為農民們的好朋友。但這些塑膠膜使用過後,又該怎麼妥善處置?

台南市關廟區,鳳梨農徐春益和妻子熟練的鋪著農業塑膠膜,他們正在為鳳梨苗栽種做準備。資材商因應各種作物生長特性,客製化不同的開孔規格,讓農民在栽種過程,體驗前所未有的便利。

雖然少了野草,可以避免使用除草劑,也省下除草工資,不過礙於使用後的塑膠膜體積龐大,清運不易,對農民來說,透過怪手把塑膠膜,連同枯葉推到一旁堆置或一起攪碎,是當地常態。然而土壤中遺留的塑膠碎片,卻很少有人探究,它們後續對作物根系生長,是否造成影響。

土壤中遺留的塑膠碎片,卻很少有人探究,它們後續對作物根系生長,是否造成影響。

根據農委會農糧署的統計,2019年非生物性農業廢棄物當中,塑膠膜類,包含塑膠布、塑膠網及塑膠盤,合計至少有1萬1679公噸,用量頗為可觀。而現階段主管機關提倡的,是鼓勵農民盡量參與回收機制,讓使用後的塑膠膜,有機會製成塑膠粒,再利用。

台南市玉井區的鳳梨農陳文能,在種苗的同時,選用具有壓痕設計的農業塑膠膜款式,可以隨著鳳梨苗生長進度,分階段拆除,並在3、4個月後,全數拆除完畢,加以回收。讓他願意配合回收工作的原因,在於當地清潔隊便民的服務。

目前全台各地處理農業塑膠膜,做法不同,部分鄉鎮試辦農膜定時定點回收機制,並提醒農民,盡量將膜上的土石抖落、摺疊整齊,提升清潔隊與回收商清運的意願。

台南玉井這片鳳梨田,選用具有壓痕設計的農業塑膠膜,可隨鳳梨苗生長進度,分階段拆除。

在草莓之鄉,苗栗縣大湖鄉,每年10月到隔年4月,是草莓生長期,即使栽種一期只需鋪設一次農業塑膠膜,一整年下來仍需消耗至少250噸。每年4月之後上演的塑膠膜淘汰盛況,造成清潔隊人力吃緊,只好進一步向環保署申請抓斗車協助清運。但農業塑膠膜集中至當地垃圾場後,卻發生回收商不願前往收購的問題,讓清潔隊長滿腹苦水。

每年4月後的塑膠膜淘汰盛況,造成苗栗大湖清潔隊人力吃緊,向環保署申請抓斗車協助。

環保署表示,目前國內至少有7家回收商,願意回收農業塑膠膜,未來也會因應業者的產能和作業時程,協調更多家回收商幫忙處理。

除了末端去化,如何從源頭減量,也是相關單位急需思考的方向,因此可分解的農業塑膠膜材質,成為接下來的研發趨勢。然而,以草莓栽種期程來說,塑膠膜至少需要連同作物,在農地裡待上半年,如果收成時間未到,地膜就開始裂解成碎片,或是已經要再種下一期,地膜卻還沒分解完畢,都反而替農民帶來更多困擾。

可分解的農業塑膠膜材質,成為接下來的研發趨勢。

可分解材質的研發技術才剛萌芽,無論是製造成本,或分解速率,都應搭配實務使用習慣優化。許多農業資材,已經成為農民的好幫手,但如何讓這些塑膠製的資材,使用後不造成環境負擔,是農民與相關單位必須共同面對的課題。

※本文轉載自 公視《我們的島》節目—【伏膜大作戰】

2/22(一) 22:00首播
2/27(六) 11:00重播

更多節目內容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