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人造化學製品與塑膠廢棄物已大幅超越人類或地球能承受的安全限度,專家認為這是一大警訊,呼籲人類應該落實循環經濟,避免製造更多垃圾。
不管是漂浮在湖面、河面甚至是海面上的化學製品與塑膠廢棄物,通通都是人類製造出來汙染,據估計,目前市面上存在約35萬種不同的人造化學製品,其中一大部分最終留在環境中。
根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復原力中心(Stockholm Resilience Center)的一項研究發現,化學污染物和塑膠廢棄物目前已達到足以威脅全球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數量,其中包括塑膠、殺蟲劑、工業化合物、抗生素等在內的35萬種合成化學品,其中包括多氯聯苯等有毒的化學物質更因為難以分解而永久存在,分布範圍遍及對流層及深海。
報告指出,自1950年以來,全球化學產品的產量增加50倍,預計到 2050 年將再增長3倍,但人類並沒有針對這些化學產品廢棄後的完善處理機制,導致其不斷被釋放到環境中,造成更加嚴重的污染,《法新社》還引述這項研究的共同作者卡尼阿姆羅斯(Bethanie Carney Almroth)的說法,「我們今天開始關注到的相關影響,大到足以衝擊地球及其系統的重要運作」,他繼續表示,一些化學製品會干擾荷爾蒙系統,擾亂野生動物的生長、新陳代謝和繁殖。
包括環境組織國際污染去除網(International PollutantsElimination Network, IPEN)和國家毒物網(NationalToxics Network)在稍早統合污染對水生食物鏈影響的科學研究,發表的《海洋和漁業中的水污染物(AquaticPollutants in Oceans and Fisheries)》報告就指出,人類應該優先關注多氯聯苯、二噁英和其他化學物質透過工業排放進入河流、溪流、湖泊和海洋,報告指出,水生環境中的農藥含量已經達到有害的程度,目前在整個海洋、沿海以及河流和溪流中發現相當嚴重的藥物殘留問題。
根據近期研究,當前地球上的塑膠總重量,已是所有活體動物生物量的4倍,或許大眾會認為,全球各國紛紛呼籲減速和進行回收等措施,報告顯示,當前全球塑膠回收量不到10%,產量自2000年以來卻已翻倍,來到3億6700萬公噸,形同人類所進行的回收行動成果仍然平庸。面對上述這些情況,科學家提倡採用限制產量等更嚴格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