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最新消息
2022.06.08
淨零碳排納「藍碳」 海保署展開碳匯評估調查及復育

為因應氣候變遷,具備氣候調節功能的「藍碳」重要性日益升高,海保署近年針對具有強大碳匯功能的海草床、紅樹林、鹽沼及珊瑚礁等海洋生態系,進行相關監測調查、保育及復育行動,以達成2050淨零碳排目標。

 

 

屏東墾丁國家公園珊瑚礁生態。圖片來源:海保署新聞稿

盤點我國沿海重要碳匯生態系 海保署承諾今年將完成評估

在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的威脅下,具有強大碳匯功能的海洋逐漸受到重視。台灣身為海島國家,沿岸有豐富藍碳生態系,蘊藏龐大的碳封存潛力,今年3月國發會公布的淨零路徑與12項關鍵戰略中,其中一項包含自然碳匯,除了持續擴大森林之外,也將海洋碳匯納入長期發展減碳潛力的領域。

今天(8)是世界海洋日,海保署發布新聞稿表示,自2019年陸續盤點紅樹林、海草床及鹽沼的分布地點與面積,根據調查,我國紅樹林面積約680.7公頃、海草床約25.3公頃,鹽沼則約187.39公頃。海保署為了解台灣紅樹林、海草床及鹽沼碳匯量,也將持續調查三大生態系統碳吸收與儲存量、土壤溫室氣體排放量等,預計今年將完成評估。

嘉義縣好美寮紅樹林。圖片來源:海保署新聞稿

 

 

嘉義縣好美寮紅樹林。圖片來源:海保署新聞稿

珊瑚礁有七處失能 海保署:持續進行珊瑚監測調查

海保署指出,珊瑚礁生態系也是海洋中固碳密度最高的一環,珊瑚本身以及其所維繫的龐大微型生物群外骨骼,是生物多樣性最高的生態系之一。為掌握全台珊瑚礁生長狀況,去(2021)年海保署進行監測調查顯示,東部海岸及墾丁地區珊瑚群聚狀況相對最為健康,全台共33處健康或穩定,但仍有七處失能,需要加強維護。

海保署近年也透過「海洋保育在地守護計畫」支持地方團體,進行公民科學、清除珊瑚礁覆網及珊瑚復植,促進社區參與及實踐海洋保育行動,亦將持續進行珊瑚監測調查,掌握台灣周邊海域珊瑚年度狀況及長期變動。

另外,海保署說明,海草床也是具有調節海洋環境的重要角色,可淨化海水、為海洋生物提供藏身之地,是生物多樣性豐富的海洋棲地環境,甚至能幫忙捕捉塑膠微粒,也對沿岸社會經濟穩定相當重要。

海保署今年與農委會水試所合作,針對去年澎湖池西灣海域已栽植復育的珊瑚礁體周邊,適合海草生長的沙質海域,進行50平方公尺的卵葉鹽草、單脈二藥草及甘草等種類之海草栽植試驗。將持續監測生態變化情形,若是生長狀況良好,將擴大海草復育面積,希望能改善海域棲地環境,增加海洋碳匯量貢獻。

海保署今年進行海草移植行動。圖片來源:海保署新聞稿

 

 

海保署今年進行海草移植行動。圖片來源:海保署新聞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