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published 新聞刊登
2019.08.28
(更生日報)改善鯉魚潭水質 東華團隊放流白鰱魚苗
連結: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contents_page/0001296434(更生日報)
記者葉文杰/報導

為改善鯉魚潭水質、減緩降低潭水優養化問題,交通部觀光局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委託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黃文彬教授團隊執行「鯉魚潭生態調查評估及工程環境監測分析委託專業服務案」,昨(二十七)日下午在鯉魚潭放流「食藻性魚類--白鰱魚苗」三千尾,期望嘗試以生態食物鏈方式改善鯉魚潭水質。

過去三年(一○四年至一○七年)縱管處委託東華大學水質與生態調查結果顯示,水質雖然未呈現惡化的趨勢,且(最近期一○八年第二季)潭水透明度達二公尺,短期水質指標(卡爾森指數)就中期水質指標(藻類相關指數)而言,顯示為中養至優養,故為減緩降低潭水優養化問題,縱管處的委託案今年嘗試以放流「食藻性魚類--白鰱魚苗」進行潭水營養鹽降低試驗。

為免魚苗有寄生蟲傳染及細菌感染導致爆發疾病等疑慮,及避免體型太小的魚苗在放流入鯉魚潭時,淪為其他大魚的獵物而造成死亡率過高情形,東華大學團隊本次除向合法繁殖場選購三吋約八公分以上的魚苗進行放流外,放流前均已進行細菌及寄生蟲等防疫相關檢驗。

東華大學黃文彬教授表示,從放養白鰱的相關研究結果中顯示,白鰱的存在能限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並且放養白鰱對水質有淨化作用(降低水體中的化學需氧量、總磷、溶氧量和pH值)。

而白鰱的繁衍需溯流至無人干擾的淺灘環境,鯉魚潭並無此條件供白鰱繁殖,且亦無發現白鰱在台灣湖泊中曾有大量繁衍的紀錄,故無放流白鰱魚苗後會大量繁衍及破壞生態的疑慮。

昨天魚苗防流活動是依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公告之「水產動物增殖放流限制及應遵行事項」進行放流,並於施放魚苗後的每三個月進行回捕及分析,以便評估其效果及未來擴大執行放魚苗數量,成為改善鯉魚潭水質的新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