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香林二作品 《太魯閣》《直潭畔》重回花蓮展出
資料來源:http://www.ksnews.com.tw/index.php/news/contents_page/0001336551 更生日報
記者謝宗璋/報導
台灣創價學會花蓮文化會館於二○一七年十一月風光啟用,為花蓮已故文人駱香林策辦的「沃土的記憶|駱香林影詩」特展同步揭幕。其中由私人收藏家贈予該會典藏的二件作品《太魯閣》、《直潭畔》,去年底隨「顯影.台灣」攝影典藏展,重回花蓮在同處亮相,歡迎鄉親再次前往一覽大師遺風。
駱香林的外孫林正學當時表示,外祖父過世時留下數以百計的攝影作品,身為後代子孫深感榮耀,因此妥善、完整地加以保存,並感謝該會規劃策展,才得以重現於世。特展從花蓮出發後,造訪台北、新竹、雲林與高雄等該會的藝文中心巡迴展至去年九月止,廣受各界好評。
該會精選歷年典藏的國內九位攝影大師共七十餘件作品,策劃「顯影.台灣」攝影典藏展,去年底在花蓮文化會館首度登場,該會典藏的作品《太魯閣》、《直潭畔》也回到花蓮。
駱香林六十歲時因應編纂《花蓮縣志》需要記錄大量風土人物,初學攝影,並持續創作廿餘年不間斷,甚至辭世前一天還在沖洗相片及繪畫。該會文化委員會研究員吳世全指出,駱香林作為文人,不只漢學底質深厚,詩書畫更是皆擅,美學基礎穩固,這就是為何六十歲才學攝影仍能產出精湛作品。
駱香林喜愛拍攝具國畫風格的沙龍攝影,內容多取材台灣本土及花蓮的風土民情,約攝於一九七○年代的《太魯閣》、《直潭畔》,便是取材自花蓮的太魯閣峽谷及鯉魚潭。他也在其上題詠詩文,與畫面互相輝映。其色彩皆為他手工著色,從黑白染出,設色淳雅,融合國畫傳統畫理,為駱氏獨特的攝影美學。
「顯影.台灣」攝影典藏展即日起展出至四月十八日止,每週二至日上午九時半至下午五時,在台灣創價學會花蓮文化會館(花蓮市富裕五街七十一號),自由參觀,歡迎把握機會。
圖:花蓮已故文人、攝影名家駱香林的經典作品《太魯閣》、《直潭畔》,有獨具國畫風格的攝影美學。(記者謝宗璋/攝)
記者謝宗璋/報導
台灣創價學會花蓮文化會館於二○一七年十一月風光啟用,為花蓮已故文人駱香林策辦的「沃土的記憶|駱香林影詩」特展同步揭幕。其中由私人收藏家贈予該會典藏的二件作品《太魯閣》、《直潭畔》,去年底隨「顯影.台灣」攝影典藏展,重回花蓮在同處亮相,歡迎鄉親再次前往一覽大師遺風。
駱香林的外孫林正學當時表示,外祖父過世時留下數以百計的攝影作品,身為後代子孫深感榮耀,因此妥善、完整地加以保存,並感謝該會規劃策展,才得以重現於世。特展從花蓮出發後,造訪台北、新竹、雲林與高雄等該會的藝文中心巡迴展至去年九月止,廣受各界好評。
該會精選歷年典藏的國內九位攝影大師共七十餘件作品,策劃「顯影.台灣」攝影典藏展,去年底在花蓮文化會館首度登場,該會典藏的作品《太魯閣》、《直潭畔》也回到花蓮。
駱香林六十歲時因應編纂《花蓮縣志》需要記錄大量風土人物,初學攝影,並持續創作廿餘年不間斷,甚至辭世前一天還在沖洗相片及繪畫。該會文化委員會研究員吳世全指出,駱香林作為文人,不只漢學底質深厚,詩書畫更是皆擅,美學基礎穩固,這就是為何六十歲才學攝影仍能產出精湛作品。
駱香林喜愛拍攝具國畫風格的沙龍攝影,內容多取材台灣本土及花蓮的風土民情,約攝於一九七○年代的《太魯閣》、《直潭畔》,便是取材自花蓮的太魯閣峽谷及鯉魚潭。他也在其上題詠詩文,與畫面互相輝映。其色彩皆為他手工著色,從黑白染出,設色淳雅,融合國畫傳統畫理,為駱氏獨特的攝影美學。
「顯影.台灣」攝影典藏展即日起展出至四月十八日止,每週二至日上午九時半至下午五時,在台灣創價學會花蓮文化會館(花蓮市富裕五街七十一號),自由參觀,歡迎把握機會。
圖:花蓮已故文人、攝影名家駱香林的經典作品《太魯閣》、《直潭畔》,有獨具國畫風格的攝影美學。(記者謝宗璋/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