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回收再利用率 張子敬:調整補貼制度
資料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314/3617009中央社
台灣高資源回收率曾被外媒撰文稱讚,但回收率高並不等於再利用率高,環保署長張子敬說,可用差別費率鼓勵業者追求更高的再利用程度,但須從補貼思維改變。
台灣高資源回收率曾被外媒撰文稱讚,但回收率高並不等於再利用率高,環保署長張子敬說,可用差別費率鼓勵業者追求更高的再利用程度,但須從補貼思維改變。
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2015年的垃圾回收率雖然高達55%,但因應政府力推循環經濟,讓回收物再利用比率提高,也是達到資源零廢棄目標的其中一環。
為了提高應回收廢棄物回收處理後的資源回收再利用比率,環保署針對各類應回收廢棄物規定,要求這些廢棄物必須達到一定的再利用比率才給予補貼。
但該怎麼加強、再提高回收物再利用比率,張子敬在接受中央社專訪時指出,可以用差別費率方式鼓勵業者追求更高的再利用程度,但是這必須從補貼思維開始改變。
張子敬表示,過去鼓勵廠商再利用時,廠商只要到達某一個程度就能獲得補貼,導致廠商不會繼續去追求更好的再利用境界而獲利了結,因此環保署正在思考是不是能創造更好的補貼方式來引導、激勵業者追求、創造更好的再利用價值。
張子敬表示,技術上不是太難,採用差別費率就可以,但由於補貼來源來自回收基金,必須從觀念上引導大家不要擔心外界質疑是圖利廠商,且事實上,當廠商透過追求更高的再利用程度而獲得更高的利潤時才是好事,因此觀念上要先溝通、改善。
另外,去年洋垃圾議題爆發後,也引發各界對於基層回收戶生計的關注,張子敬表示,正思考是否搭配個體戶的回收量,給予個體戶食物或金錢的幫助。
張子敬表示,過去環保署是透過僱用方式,讓基層回收個體戶透過協助分類垃圾等工作獲得工資,但有些個體戶因擔憂拿到工資後恐喪失中、低收入戶資格而不願意被僱用,這樣反而濟助不到他們。
張子敬也提到,有人認為這些個體戶不光只有回收生計問題,他們同時須接受社會福利照顧,所以有些立委也建議可以跟社福團體合作,但這都需要再討論。(編輯:唐聲揚)